• 2017-06-27
  • 阅读量:1688
  • 来源|化妆品财经在线
  • 作者|周尧

国家商务部最新发布的报告指出,一线、三线城市仍将是购物中心的布局重点,华南地区的购物中心市场将获得高增长率。



CBO 网讯(记者 周尧 )
  
近日,国家商务部发布了《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2016年购物中心综合指数为67.2,高出荣枯线17.2,行业整体仍将处于健康向上的发展通道。从整体趋势上看,一线及三线城市仍将是购物中心布局重点,华南地区购物中心市场将获得高增长率。



事实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购物中心建设最为活跃的市场。《报告》称,截止 2016 年底,全国大中型购物中心项目数量已超过 4000 家。与此同时,部分城市购物中心的大量开发已经开始对招商、后期运营产生影响,阶段性的供应过剩风险正逐步积聚。2015-2016 年间,超过 50%的新购物中心项目延期开业超过 6 个月,项目预租周期也从过去的 12-18 个月延长至 19-24 个月。
 
但从整体上看,购物中心行业整体仍将处于健康向上的发展通道。数据显示,2016 年中国购物中心市场现状指数为 64.2,未来6 个月预期指数进一步上升7.5至71.7。预期指数短期内的明显增长,表明购物中心业主对零售和消费市场持有较强的信心。“中国零售市场和实体商业在历经过去几年的缓行态势后,或将在2017 年借购物中心这样的崭新业态迎来转折的契机。”上海商业发展研究院冯越教授在接受《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采访时表示。

另从区域分布看,各地区购物中心指数分布均处于荣枯线以上。其中,华北地区表现最佳,华东地区紧随其后,东北地区发展较慢。整体上看,除华中地区外,全国范围内的其他区域未来 6 个月预期指数均录得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华南地区增长率最高。相较于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成都等城市成熟市场,苏州、无锡、青岛、长沙、武汉成为购物中心发展最具潜力的城市。



在城市发展上,一线城市购物中心指数大幅领跑全国,二线城市受压于大体量的新增项目入市导致竞争加剧,缺乏高品质物业使得三线城市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报告》显示,近年来,二线城市的购物中心开发和建设进入高峰期,大体量的新增项目入市使得业主在招商层面的竞争加剧。与此相反,城市、商圈相 对闭合的三线及以下城市,优质购物中心项目选择较少。



从物业类型看,奥特莱斯“一枝独秀”,都市型、地区型和社区型购物中心分列2-4位,不同类型的购物中心均呈现出向好态势。而以网购为主要途径的品牌宣传,正迅速培育起此类城市消费者的品牌认知度,加上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品牌意欲进驻和布局远离经济核心区的、较低能级的人口节点型城市,如昆明、南宁、芜湖等。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