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蒂在华遭遇最大经营困境
由于媒体和外界无法直接参与谈判现场,由COTY公司上海分公司基层员工注册的“COTY上海wei权小组”微博从1月14日开始实时更新谈判进程。当员工拉出维权讨薪横幅的照片挂上微博之后,阅读量从最初的79次一跃升至4480次,基层员工将维权谈判的核心问题集中在三个方面:全额补发过去三个月欠发的奖金提成或工资,缴纳基本社保金,以及独生子女补贴费。
这一场看似普通的基层员工与COTY公司的维权斗争,却被业内知情人士看作是COTY收购丁家宜之后面临的最大经营困境,持续两年的巨大亏损,现金流出现巨大缺口,COTY集团不得不大规模裁员以减少经营赤字。最终,矛盾在COTY集团上海分公司对基层员工处理问题上集中爆发,同时也将COTY公司缺乏中国市场运作经验的短板暴露无遗。
微博直播维权 COTY遭遇尴尬
“COTY上海员工索要10月工资。”
“科蒂公司上海办拖欠工资,变相裁员,全体员工静坐要求。”
“事件进度通报:明天(1月15日)COTY中国区HR总监来上海与我们大家当面沟通。”
1月14日11:09分开始,微博名为“COTY上海wei权小组”的用户就开始在网络陆续发帖,仅三天时间,该微博用户粉丝数量就达到95个,最高阅读量超过4400次。
一场看似普通的企业员工维权活动,却暴露了COTY收购丁家宜后的巨额亏损并大量裁员的内幕。
“欠薪还钱,我要回家过年!反对变相裁员,我要有工作的权利。”一张十多个员工拉着维权讨薪横幅的照片在“COTY上海wei权小组”微博中异常显眼,这也是COTY上海分公司基层员工要求公司高层出面“给说法”的无奈之举。
1月15日16:34,COTY中国区HR总监、经理、律师共7人,比原定时间晚了近2个小时才来到COTY上海分公司办公室,与基层员工协商“拖欠工资、裁员”等问题的处理办法。
在一份有30位员工签名的诉求书上,集中了COTY公司与上海分公司员工协商的主要问题:1、立刻发放所欠员工2012年10、11、12月份的奖金提成;2、立刻停止对销售督导的变相裁员行为,并立即发文确认他们的一切权益,正式道歉;3、立刻停止对部分员工的工资追溯事宜,并立即发文确认他们的一切权益,按原有工资方案执行;4、立刻解决上海办所有员工的社保,公积金等一系列问题和员工工龄被无端减掉的问题,立刻发文给予说明;5、上海办小仓人员归属及后续安排即刻告知。
对于COTY上海办基层员工的这些基本诉求,经过2个小时的谈判,COTY公司高层代表只是口头答应“不降职降薪”,并未给出书面承诺,让所有员工感到不满。经过基层员工一再坚持,COTY公司高层表示将在“18日再次商讨解决方案”。
由于双方进行了前期协商,因此COTY上海办员工代表告诉记者,在18日谈判结束前,不方便再对外透露更多细节,记者也未能联系上COTY公司中国公关部的负责人。但是COTY上海办员工代表也表示,最终协商结果也许不会太理想,毕竟COTY公司其他市场大部分员工已经被裁,但是上海办员工一定会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属于自己的权益。
收购丁家宜亏损2亿
大幅裁员弥补现金流缺口
自从2010年12月2日科蒂集团与丁家宜达成股份购买协议之后,这桩收购案就在褒贬不一中向前推进。COTY集团在完成收购丁家宜后表示,这桩交易涉及上十亿元金额,在丁家宜品牌基础上,推出面向中国CS渠道的“植物纯萃”全新品牌,建立隶属于COTY集团的中国护肤研究中心机构,实现COTY公司在中国市场完全自主的产品研发和市场运作,并在未来将丁家宜及品牌推向国际市场。
实际上,从洽谈收购事宜之初,丁家宜品牌就因市场费用投入减少、竞品挤占市场份额,其销售利润就开始呈现下滑趋势。“作为世界排名前十位、年销售40亿美元的跨国集团,科蒂有强大的市场调研和财务核算能力,不可能不了解丁家宜的实际情况,收购的核心目的是获得丁家宜的渠道资源及研发基地。”一位从丁家宜离职的“元老级”销售主管向记者透露,COTY和丁家宜的并购实际上是各取所需,然而COTY却低估了并购丁家宜之后解决现实问题的难度。
该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丁家宜品牌正式并入科蒂集团之后,面向中国CS渠道的全新品牌就召开了大型招商会,招商政策最大的卖点就是可以将阿迪达斯、芮谜等COTY旗下著名品牌“打包”引进专营店渠道,增强代理商和专营店的综合竞争力。“虽然到目前为止芮谜还没有正式启动专营店渠道规划,但是阿迪达斯确实通过植物纯萃导入终端店,并且取得了销售额的明显增长。”
据粗略估算,从2011年初到2012年底,阿迪达斯品牌销售额实现了200%以上的增长,年销售总额超过3亿元。然而,阿迪达斯货源依然相对混乱,而且销售毛利极低,公司没有给出具有吸引力的销售政策,代理商和专营店都缺乏主推的兴趣。加上科蒂旗下品牌芮谜、莎莉汉诗等始终未能导入专营店渠道,“植物纯萃”品牌的命运因此变得不可掌控。
据知情人士透露,截至2012年底,丁家宜品牌全国市场销售下滑50%以上,销售亏损金额接近2亿元人民币,这一结果远超COTY集团预期。另外,COTY在欧美市场的表现也差强人意:2012年前9个月税前利润1.72亿美元(约合1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4.59%,净利润5800万美元(约合3.7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32.71%,归属股东净利润为3290万美元(约合2.1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47.86%。以严格的财务预算制著称的跨国企业,面对内外交困的局面,在现金流方面突然出现了巨大缺口。
为了解决丁家宜亏损带来的现金流不足问题,从2012年开始,COTY公司就开始对原丁家宜团队进行裁员:首先,根据销售业绩、工资基准、职务级别和奖金水平等标准,COTY公司与绝大多数丁家宜大区经理妥善办理了离职手续;其次,撤销全国多个办事处;另外,COTY对于全国范围内的丁家宜美导结清工资就直接辞退,绝大多数美导没有给予相应的补偿和赔偿。
“美导是此次COTY公司裁员的主要群体,也是矛盾集中的焦点。”该知情人士表示,在北方和西南地区的美导缺乏维权意识,只要公司给了工资并找到了新工作,多数就不会再找公司维权,而COTY上海办的数十位员工则坚持为自己权益讨要说法,也就直接导致维权事件的发生。
从维权事件本身来看,这体现了南北地域法律意识的差异性,维权行动也给COTY公司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律课,但是更重要的是,COTY究竟要如何走出巨亏导致的被动局面,并且如何消除裁员带来的美誉度方面的负面影响,这才是COTY接下来要解决的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