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O见习记者 彭适 编辑综合
百货仍是主渠道 单品牌店在兴起
由于大而全的品牌组合结构,百货店依旧是高端化妆品消费的主力渠道。据尼尔森今年3月发布的,跨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新加坡四地有关美容品牌的消费者认知及购买意愿调查显示,百货商场是中国大陆消费者购买美容产品的首选渠道,占比63%。
亚洲高端化妆品市场数据领导提供者Beauté Research发布的《2014年中国市场高端化妆品数据报告》显示,雅诗兰黛品牌在中国市场蝉联商场专柜及独立门店销售第一。据悉,雅诗兰黛集团旗下各品牌目前已覆盖全中国约90个城市,超过1000家销售终端。
武汉武广商场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百货专柜的消费者,大多以中高端群体居多,他们对品质更讲究,注重品牌、服务和体验,逛百货商场时,其购买意向更加明确。据悉,在武商广场化妆品销售中,雅诗兰黛、兰蔻、香奈儿等多个高端化妆品品牌,都曾取得了全国单店销售第一的业绩。
在尼尔森发布的美容品牌的消费者认知及购买意愿调查中,美容品牌店紧随百货专柜其后,占比53%。本土化妆品专营店娇兰佳人董事长蔡汝青也曾预言:“单品牌专卖店会成为未来十年一个强劲的化妆品零售模式。”
近两年,高端化妆品品牌纷纷开始在中国市场开设专卖店。早前,LVMH旗下的高端护肤品牌Fresh馥蕾诗在广州开设了华南首家专卖店。据Fresh品牌方面透露,截至2014年底,fresh已进驻全国9个城市,共开设19家门店,其中采取专卖店形式的有5家。2015年Fresh进驻16到20个城市,开店近30家,其中也可能有部分专卖店。
作为国外盛行多年的渠道形式,化妆品专卖店在中国市场正处于风口。除了Fresh馥蕾诗,欧舒丹、科颜氏也将专卖店作为主要的零售渠道。
精品店、美容中心重在服务 彰显品牌价值
2015年,Dior在广州太古汇开设了华南市场首家香水美妆精品店。此前,Dior已分别在上海IFC、南京德基、成都IFS开设了3家精品店。
与专柜不同,除了产品更齐全外,Dior精品店更是增添了肤质测试、SPA体验等服务。
任职于某奢侈化妆品品牌的 BA表示, VIP 顾客们有事没事会来精品店打发时间,精品店让她们感到放松,至于她们最终在哪里买,这不是精品店需要关心的。“只要对品牌有美好的感觉,顾客也可以回家在网上买。”
上海商业发展研究院一位专注品牌战略研究的专家告诉《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对于Dior等高端化妆品品牌来说,开设精品店有利于其品牌形象及底蕴的塑造和传递,同时也是将品牌价值变现的有效途径。
在武商广场,海蓝之谜、希思黎、赫莲娜等高端化妆品牌,除在一楼设化妆品专柜外,均在七楼开设了美容护肤中心,由专业美容师为各自的贵宾顾客服务。据悉,该项服务既不对外出售,也不单独收费,只有在各品牌专柜消费达到一定额度的顾客,才能享受美容服务。
而在商业地产人士看来,这样的现象并不难解释。某地产人士认为,这是对目标客户的深度服务延伸,化妆品牌这样的趋势,更多是在适应消费者购物习惯的变化,人们的消费习惯正在从单纯购物的转变为体验式消费,背后更有整个百货业态调整的大环境推动,从租金角度考虑,商场顶楼的租金是最为低价的,这样的小投入可以为顾客带来体验式服务,又大大增加了贵宾客户粘性及品牌归属感。
旅游零售悄然盛行 机场、高铁大做精准营销
近两年,在北上广深的机场和高铁站,不乏兰蔻等高端化妆品品牌的门店身影。据尼尔森对中国内地奢侈品购物者的调查结果显示, 1005位受访者中,有90%的中国游客在出门前开始计划购买奢侈品,有97%的受访者表示购物是旅游中的关键因素。对他们购物类型的调查,高端化妆品和护肤品约为70%。
2013年11月,欧莱雅建立了其旅游零售部门,并且将之比作“第六大洲”。 2014年上半年,欧莱雅旅游零售销售业绩同比增长了6.5%,旅游零售占了欧莱雅公司销售总额的5%,其中有20%主要来自欧莱雅的旅游零售的高端豪华部门。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对高端化妆品品牌来说,机场、高铁、邮轮等场所能更加精准地锁定其客户群体。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高消费人士的社交及活动范围不断在扩大,高端化妆品品牌在这些场所设立门店是跟随客户群体社交范围的在拓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旅游零售店中,免税店更是脱颖而出。据了解,海口美兰机场免税店新区开业后第一周销售额就较去年同比上升了95%。“对顾客来说,免税店方便挑选,即购即提,同时也货真价实有保障,而最重要的是,商品都是免税的,价格很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