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尝到“甜头”之后,2019年百盛集团将继续重点发展美妆业务。
CBO记者 龙婷妮
去年5月,百盛集团在长沙国际金融中心开出首家自有美妆集合店Parkson Beauty。自此以后,百盛转型初见成效,化妆品业务已然成为集团主要最主要业绩增长点之一。
业绩下滑利润翻倍
2月21日,百盛集团公布了2018年财报。财报显示,百盛集团去年经营收益总额达人民币48.48亿元,同比增长3.6%;经营利润为1.69亿元,同比增长103.1%。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百盛同店销售开始出现拐点,同比下降2.4%。可见,在终端零售上业绩的增长不再是唯一标准,百盛的“自救”方向转变为专注于利润的提升。
截至2018年12月31日,百盛集团在中国 30 多个城市运营管理 43 家百盛门店(包括概念店“Parkson Beauty”)、两家百盛优客城市广场及一家金狮广场,相比2011年的52家门店,减少了9家。但从财报来看,关店并未能成功实现止损,2018年百盛集团同店销售下降2.4%,对此该集团解释主要原因在于部分门店的关闭。
据了解,2012年百盛集团关闭上海虹桥店和贵阳金凤凰店。随后的5年时间内相继关闭了北京、贵阳、石家庄、天津、常州、济南、重庆等地十余家店铺。2月22日,百盛重庆南坪店也发布消息,将于3月31日正式闭店。这标志着百盛从此将退出重庆市场。
资料显示,2008-2012年间,百盛集团总营收一直保持稳步上升,但自2013年开始,集团营收急转直下开始呈现下滑态势。而近几年,百盛集团利润情况也一直起伏不定。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集团净利润一度亏损至1.86亿元;2016年净利润为1.47亿元,实现扭亏为盈;2017年净利润再度亏损1.36亿元;2018年则再次实现增长。
关店止损外,美妆业务成“救命稻草”
百盛集团相关负责人曾表示,自1994年进入大陆市场,百盛就意识到中国消费者需要美妆,并大胆引入国际一线美妆品牌。去年,百盛更是将美妆业务单独拿出来,在购物中心开设自营美妆集合店Parkson Beauty,销售兰蔻、雅诗兰黛、迪奥、海蓝之谜、CPB等近20多个国际一线美妆品牌。目前,Parkson Beauty已经进驻长沙、青岛、南宁三个城市。
和君商业零售研究中心主任丁昀在接受《化妆品财经评论》记者采访时表示,百货导流品类和增加新女性顾客都是靠化妆品,在百货零售目前“千店一面”的衰败局势下,百盛利用集合店形式做差异化化妆品区,可以增强竞争差异化。
Parkson Beauty之外,百盛集团还不断在美妆板块做新尝试,即位于长沙国金中心的网红美妆集合店PLAYUP。据悉,PLAYUP是百盛面向时尚、潮流人士所打造的“网红爆款”美妆集合店,汇集超过110个品牌的1500余种产品。
美妆业务的确为百盛集团带来了增长。财报提到,化妆品和配饰类别成为集团商品销售结构中最大贡献来源,占商品总销售额约48%,化妆品及配饰类别的优异表现,为集团增加3.1亿元直接销售金额。
或许是在美妆业务尝到了“甜头”,未来一段时间内,百盛集团仍将化妆品作为主要业务。财报表示,百盛集团将继续发展美妆板块,为Parkson Beauty品牌旗下更多独立门店的增长注入关键驱动力。
美妆集合店风头正盛
除了百盛,不少百货也开出了自营美妆集合店。梅西百货、韩国乐天百货、现代百货等早就开始尝试美妆集合店。而以百货业态为主的日本伊势丹,也在2015年将旗下美妆集合店带入中国市场。伊势丹美妆集合店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在当下消费业态多元化的情况下,只要可以做出自身的差异化特色,美妆集合店可以“百花齐放”。
2017年4月,南京金鹰旗下美妆集合店G.BEAUTY正式落户南京新街口金鹰中心。据悉,金鹰G.BEAUTY单店面积在120-200平方米,品牌数量在50个左右,SKU数约为1200个,其中70%为护肤品。同时,为了在消费者中保持新鲜感,每月都有2-3个品牌上新。项目启动一年,便突破3000万销售,复购率达65%。
据金鹰商贸集团相关负责人透露,得益于G.BEAUTY的诞生,2017年,化妆品业务为金鹰商贸集团贡献了超过15亿的销售额。
今年一月底,南京中央商场自营美妆集合店Beauty Cloud云妆第二家店铺开业,当日业绩高达50万元。三天开业促销期间,该门店总销售额突破百万元。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百货公司做美妆集合店,主要目的在于提升线下体验,增加业绩。从上述几家门店的表现,也可以看出,美妆集合店的开出,对于百货公司来说,相当于放大了品牌容量。这对于门店整体规划、品牌结构升级以及吸引客流,都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