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伊丽莎白 雅顿和露华浓两张牌,露华浓集团将从9月起与潜在买家展开出售谈判。
上个世纪20年代,在伊丽莎白·雅顿和赫莲娜·鲁宾斯坦发起的“粉末战争”里,雅顿和赫莲娜这两个美妆品牌一度影响了全球美妆发展进程。如今,随着8月露华浓集团(Revlon, Inc.)宣布将探索收购方案,雅顿的未来再度蒙上了一层迷纱。据报道,该公司计划在9月份的美国劳动节周末之后接洽潜在竞购者。
近期,有消息称,露华浓曾致电高盛集团,帮助该公司探索其化妆品业务的选择。而彭博社近日发布的一篇报道援引知情人士的话说,“该公司正在寻找一位买家,希望在不私有化的情况下帮助公司扭亏为盈”。
消息人士还指出,露华浓并不想单独出售较小的品牌,而是专注于寻找有兴趣购买整个公司或其主要品牌的买家。该公司与潜在买家的谈判,将得到金融顾问高盛集团的支持。
最新的美国证监会(SEC)文件显示,现年76岁的美国富豪罗纳德·佩雷尔曼(Ronald Perelman)通过旗下投资公司持有露华浓超过85%的股份。在公开市场的流通股仅有660万股,这也加剧了露华浓集团在资本市场的波动。
在2018年1月,罗纳德将业绩不佳的露华浓交给女儿黛布拉管理。在随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担任首席执行官的黛布拉并未能带领露华浓走出业绩下滑的困境。
露华浓集团最新公布的2019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截止到2019年3月31日,露华浓集团的销售额为5.53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8.01亿元),相比于去年同期5.6亿美元下降了1.3%,净亏损751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37亿元),与去年同期的9030万美元相比,净亏损收窄16.8%。比销售额下滑更为致命的是露华浓的连续亏损。在过去的四个季度中,露华浓合计亏损2.2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7亿元)。
从地区来看,露华浓品牌在北美地区涨幅明显,增长14.6%;伊丽莎白·雅顿品牌在国际市场表现出色,销售额增长8.3%;而投资组合和香水业务在北美地区和国际上的净销售额均下降超过10%。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第四季度,雅顿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2.3%达到3.1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9.81亿元)。而在以上接近20亿人民币的品牌单季度全球业绩中,中国区在线上仅双十一的贡献就超过了1亿元。
今年第二季度,伊丽莎白·雅顿净销售额为1.17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40亿元),同比增长10.7%。该品牌也成功扭亏为盈,从去年同期的亏损58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14亿元)如今利润达到27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92亿元)。
露华浓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Perelman(黛布拉·佩雷尔曼)在财报中表示,“我们对2019年第一季度业务露华浓和伊丽莎白雅顿的持续增长势头感到非常满意,我们对2019年上半年新推出产品取得消费者积极反应感到鼓舞,电商渠道依旧是重点战略领域。”
然而,在该公司努力重振其品牌之际,露华浓寄予厚望的是快速增长的国际市场。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 Co.)最近公布数据显示,去年,全球美容产品年销售额增长5.9%,达到302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604.48亿元)。而GlobalData预计,到2022年,仅在中国,化妆品和洗漱用品的销售额就将达到10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153.8亿元)。
有雅顿复苏的前车之鉴,无法忽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7月11日,露华浓品牌天猫海外旗舰店以天猫官方旗舰店的形式,再度重回中国消费者的视线,店铺由丽人丽妆代运营。
虽然,美妆品牌们正在以欣欣向荣之姿于中国市场迎来春天,但与此同时,以雅顿老对手赫莲娜为代表的、其背后的欧莱雅集团乃至其他美妆巨头,都在对中国美妆市场发起攻击。另一方面,本土新锐品牌和小众进口品的崛起,也为露华浓的中国之行增添了几分难度。易主之后,其在中国市场会不会更难,也未尝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