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穿“洋马甲”或假扮进口品进行自我炒作的国产品牌前赴后继,渠道商和消费者对于“进口”、“原装”这样的字眼早就多了一丝谨慎。
出身日本,血统纯正的进口品牌花印显得有些淡定:在这样的行业风气下,不大张旗鼓、不高高在上,也不标榜澄清。
多元化渠道,扁平化操作
花印的路数让其经销商有些“摸不着头脑”。目前以省级市场为单位,花印共有14个客户,没有招商部,也不设大区经理。省级代理为主,地区代理很少。以目标代理商+A类目标店铺为原则,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浙江、福建、江苏等一二线市场切入。在屈臣氏热销两年,市场表现优秀,而目前全国专卖店优质网点却只拓展了300多家。
“不是不愿意开发,虽是进口品牌,但是是中国人自己的,可以走的慢一点稳一点。”花印(北京)品牌管理中心营销总监胡议方表示。花印的操作原则是区域市场最大化,一个省一个省推进吃透,确保了已有市场能做成功才会开发新市场。而在网点数量上,花印认为经销店太多就失去了区域保护的意义。胡议方介绍,2012-2014年花印将完成6000家优质网点的布局,2015年实现10000家。在每个省份将设立一位省级经理级别的销售培训督导,负责代理商销售、培训等环节,全部平均化管理。
在渠道管理上,花印突出扁平操作,理念显得十分“国际化”。“花印的目标是只做品牌,时机成熟后整个销售执行都交给经销商,包括专卖店、KA卖场以及百货,接棒的具体时间看经销商的运营管理能力。”对于代理商们来说,这无疑是个很大的诱惑,同时更是考验。
全然不同于国内终端品牌的操作风格,让花印遭遇了部分店主的质疑,花印表示:“品牌不是靠销量和广告投入决定的,而是取决于其高度和基层的构建。”胡议方认为,真正的国际化品牌必须要有KA和百货渠道,花印要打造广泛化的渠道和不同的营销模式。”
记者了解到,目前花印KA渠道暂未启动,百货渠道年底之前将会介入王府井系统。在680多家屈臣氏沉淀之后,专卖店渠道从2010年6月开始稳步推进。
高贵出身,亲民路线
“花印今年在屈臣氏销售大幅上涨,尤其是补水面膜获屈臣氏免洗类销售第一。”目前花印仅屈臣氏系统的占压资金就达2.1亿元(库存+销售终端)。胡议方表示,品牌在屈臣氏尚未真正发力,进店后还没有过大动作推广。而花印在屈臣氏系统沉淀的最大收获在于“看到了消费者的需求势不可当,货架和消费的升级势不可当,消费者自身管理升级势不可当”,这也奠定了花印在专卖店渠道更为本土和亲民的操作路线:洋为中用,必须符合中国市场而不是高高在上。
现阶段,知名进口品牌进入本土专卖店水土不服的情况屡见不鲜。花印认为,进口品牌必须深入了解中国专卖店渠道的规律和特征,灵活操作。
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花印在专卖店渠道迅速扩展。2010年9月安徽繁昌雅茹店活动单天销售额突破12万元;2010年11月,江苏滨海张勇洗化活动单天销售额达19.8万元;2011年10月枣庄帅丽园活动第一天便斩获27万元。胡议方介绍,在专卖店将持续推广“花印模式”,用基础护肤品抢占终端,而作为品牌根基的面膜和卸妆水则“岿然不动”。这种既注重高端形象又能落地销售的操作方式深得经销商认可。
枣庄帅丽园化妆品店店主曹召琪分析,专卖店要实施突破,关键在品牌含金量和满足消费者增长的需求这两点,相较而言,进口品牌更有优势。“目前国内专卖店还需要引入更多的进口品牌和国外先进元素,给整个业态和渠道的向上发展形成驱动力,从花印目前的操作来看很有可能成长为这类品牌中的佼佼者。”
有代理商表示,目前在专卖店近距离接触一个身价不是太高的国外品牌,对于消费者来说很具吸引力,花印在专卖店的整体定位和营销策略,能形成消费者承受力的合理过渡。平时通过买赠、沙龙等模式,将亲民路线贯彻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