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族人口仅900万,总人口2300万,占据中国版图六分之一的新疆地域上,尽管地广人稀,但依然涌现出一批了亿元级化妆品代理巨头。乌鲁木齐赛波尔商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塞波尔”)总经理张一鸣就是其中之一,代理着20余个国际品牌,2015年年销近3亿元,新疆日化界的NO.1,当属张一鸣无疑。
化妆品报中国行——大美新疆 系列报道 (四)
“低调”,是他留给记者最深的印象。
这位祖籍北京、身高超1.8米的满族汉子,带领赛波尔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化妆品报》此行拜访,是他第二次接受业内媒体采访,而间隔上一次采访已十年有余。
从1994年代理强生起步,到现如今手握包括强生、美宝莲、曼秀雷敦、雅漾等在内的20多个国际品牌代理权,深耕商超、百货渠道的赛波尔根据公司不同业务、不同品牌的划分,旗下在新疆布局了10个公司。而人在乌鲁木齐的张一鸣,如何轻松掌舵10家分公司?
▷乌鲁木齐赛波尔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一鸣
据张一鸣介绍,2002年至2012年间,是赛波尔公司的黄金时期,在这十年间,赛波尔每年以新增至少2个品牌的速度发展,并逐步实现全疆商超、百货渠道100%的网点覆盖。
但对于赛波尔来说,依靠于品牌的影响力能够不断做大,但要在做成规模的同时做强,就得靠“管理”。
“公司生意额每到一个坎,就必须要停下来用一年时间做好公司管理,从不断提升公司的管理中去提高公司的业绩。”这是张一鸣22年实战中总结的经验,在他看来,当生意额突破5000万元的时候,就要开始注重管理了。
“从2006年开始,我发现‘管理’之于公司发展的重要性。”彼时的赛波尔仍处于多个品牌、区域业务重合且划分不明晰的状态,张一鸣用“国有制企业”来形容赛波尔此时管理上的不足。“与国有企业存在的通病一样,管理职能不够清晰,让公司很大一部分利润都折损在公司管理中的内耗上。”
▷《化妆品报》记者采访中
下定决心,张一鸣用近一年的时间,对公司进行系统建设,按照相对规范的企业架构进行部门设立,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将进行手写的企业管理引入现代化的办公系统。此外,美宝莲、强生等出货额较大的品牌也单独形成独立的事业部。按照这样的系统化管理,迈过“5000万坎”的赛波尔开始甩掉管理上的束缚,走上了发展快车道。
而随着赛波尔公司代理的品牌越来越多,张一鸣又开始着手以分公司形式进行细化管理,截止2012年底,赛波尔就根据区域不同分设了7家分公司,以代理的联合利华集团品牌为例,仅联合利华业务就设有三个子公司进行分区域管理。但依照从2006年逐渐建立起的系统管理体系,即使下设7家分公司,赛波尔在张一鸣的带领下,仍然实现了每年同比至少20%以上的增长。
▷化妆品报团队与乌鲁木齐赛波尔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一鸣 合影
“我认为生意额第一坎是3000万元,第二槛是8000万元,第三坎大致在1.5亿元左右,每达到一坎,就要静下来,看看管理模式是否能够与公司现有规模相匹配。”2014年底,张一鸣又开始察觉到,公司的管理需要更上一个台阶。
据张一鸣透露,2014年底,公司固有代理的老品牌出货额同比下滑20%,全盘利润也同比下滑40%。
问题出在哪里?是品牌力不够,还是网点出现问题?通过报表、成本等数据汇总,他发现问题依然出在“管理”上。“过多的分公司,我一已之力,无法顾及到公司管理的方方面面。”他坦言,这种分公司模式造成很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没有完全被激发出来,怎么办?“合伙人”制给了张一鸣启发。
张一鸣打算从员工激励制度进行改革。
自2014年底,他将每个下设的分公司进行独立财务核算,总负责人都能对公司进行参股,例如,某家子公司2015年的总投入为500万元,该负责人按比例现金投资,就会在年终实现一定比例的利润回报。而在这种合伙中,张一鸣只需要保证占股50%以上,且拥有对公司的绝对控股权以及资金分配权即可。“这样,各分公司会更有竞争意识,且以合伙人的方式让员工参与其中,能完全有效地调动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新的激励制度一颁布,也得到了各分公司负责人的响应。据张一鸣介绍,截止目前,赛波尔旗下的10家分公司有9个都在按照此方式运营。在2015年新制度实行的第一年,各分公司财务独立核算下来,也为公司节约了不少管理成本。通过这种方式,2015年底,赛波尔的利润开始回稳。
“我的目的就是将管理模式做成平台。”张一鸣介绍,他10家分公司的负责人都是跟着他多年打下赛波尔江山的兄弟。
除了对这些子公司进行营业额考核之外,张一鸣还设定了一个考核指标:利润率。“公司不乏接一些体量仅在百万元级别的小品类,为了不做到厚此薄彼,除了看业绩之外,还要看利润,这样才能将每个品牌实现效益最大化。”
以KA与百货为主渠道、营收占比超80%的赛波尔,不仅仅只涉足日化行业,通过十几年摸索出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让2012年的张一鸣还看上了进口食品在新疆市场的发展前景。相继拿下费列罗、箭牌等进口食品品牌,以“日化+食品”双腿走路,瞄准了进口快消品在商超渠道的发展前景。经过4年发展,进口食品的出货额就已高达7000万元。"未来还会加大进口食品的规模,也许未来有一天能与已拥有的日化业务分庭抗礼。"
虽刚过不惑之年,但经过二十多年在日化行业的打拼,张一鸣已然成为新疆代理商中的标杆。时刻保持危机感,专注以管理推动公司健康发展,并不断取得突破,这也许值得更多的同行学习与借鉴。
▷乌鲁木齐赛波尔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一鸣 母亲的真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