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各类彩妆产品花样百出,随之而来的卸妆产品也层出不穷,如卸妆油、卸妆乳、卸妆膏、卸妆水、卸妆巾、眼唇卸妆品等。我们知道,古代女人在化妆方面也是“有一套”的,可是她们的卸妆技术怎样呢?在一个没有卸妆水的年代,她们是怎么卸妆的?
CBO记者 张钊
说到古代女人的卸妆技术,就不得不先说说她们的化妆技术了。其实,细分的话,古代女人化妆的和现代女性差不多,大致可以分为:基础护理、打底、唇妆、腮红、眉妆以及其他几种的装饰手法(花钿、面靥、鸦黄、额黄等)。
由于古代女人的化妆品是纯天然的。例如,基础护理的面脂、面膏,是用动物油和中草药配制而成的。还有底妆的粉,是用各种原料米磨成粉制作而成,不含添加剂。所以相对而言,她们的卸妆步骤较为简单,用料也都是稀松寻常之物。
淘米水算是最早使用的卸妆洗脸的水。《礼记•内则》记载:“三日具沐,其间面垢,燂潘清靧”,“潘”就是温热的米汁。意思是说每三天烧一次温水洗一次头。这期间,如果脸上脏了,则要用淘米水为其洗干净。
淘米水被列为民间偏方是道理的,淘米水主要含有麸皮、灰尘、可溶性和不可溶性的淀粉。洗脸后,淀粉敷在了脸上嫩白爽肌,紧接着淀粉发挥作用,能去油卸妆。不仅能卸妆,淘米水还是护肤“良方”。台湾明星费玉清曾经在节目中谈到护肤秘方的时候,就坦言自己这几十年来一直坚持用淘米水洗脸。其实,有生活经验的人,也会发觉经常洗米做饭的人,手的部分的嫩滑度比手腕高。
淘米水作为卸妆用品,在技术上略微显得“粗糙”。澡豆就显得更有技术含量了,不管是从制作上,还是卸妆的手法上。唐代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描述“面脂手膏,衣香澡豆,仕人贵胜,皆是所要”,翻译成白话就是“下至贩夫走卒,上至皇亲国戚,澡豆可是出门旅游居家生活的卸妆必备之良品”。
关于澡豆的制作,主要是以豆粉为主,配合各种药物制成。在唐代以前,澡豆的使用已非常广泛,到了唐代便进入鼎盛阶段。在当时,洗脸、净手、浴身的时候,没有成团的“肥皂”。“澡豆”便成了全能的化妆品,洗手、洗脸、洗头、沐浴、洗衣服。总而言之,一切污渍、油脂,“澡豆”全搞定。因为配料是食材,据说吃到肚子里“溶解脂肪”的功效就像用肥皂去污,又干净、又彻底。
《千金翼方》里记载澡豆配方:“丁香、沉香、青木香、桃花、钟乳粉、真珠、玉屑、蜀水花、木瓜花各三两,奈花、梨花、红莲花、李花、樱桃花、白蜀葵花、旋覆花各四两,麝香一铢。上一十七味,捣诸花,别捣诸香,真珠、玉屑别研作粉,合和大豆末七合,研之千遍,密贮勿泄。常用洗手面作妆,一百日其面如玉,光净润泽……”这样看来,古代的女人卸起妆来,要求可真的不比今日的女人们少呢。
从另一方面来讲,古时因为科技发展限制,化妆品多以动物油配合中草药、自然植物和矿物制成,看起来护肤又好卸,走的可是“绿色环保”护肤路线呢。时至今日,我们的化妆品涵盖防晒、隔离、粉底、眼影、睫毛膏、腮红、鼻影、口红、散粉……花样百出的同时,也给肌肤造成了很大的负担,想要卸妆后拥有一个干净清爽的素颜美肌,卸妆变得尤其重要。
虽然,古代的化妆品都是天然之物,但是戏曲的妆容比较特殊,面部需要用到油彩,是不溶于水的,这在当时是怎么卸妆的呢?
我们知道,当化妆变得有油脂之后,诸如淘米水和澡豆就难以洗净了。于是,一些油类用品就纷纷用上了。早期的用草木灰去油,是利用草木燃烧后留下的碳酸钾混合物,溶解于水形成碱性物质,从而去污去油。到后来,则是用上麻油、菜油、花生油。这些和现代的卸妆油,是同一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