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11-30
  • 阅读量:8720
  • 来源|CBO独家
  • 作者|李红丽

    “纳爱斯在杭州新建了5万平方米、28层楼的研究所,所投入的资金、设备绝不逊于宝洁、联合利华,我欢迎更多的日化行业精英,尤其是外资企业的精英们到纳爱斯来,帮助纳爱斯研发创新,我们的待遇和事业前途绝对可以和外资企业相媲美。”在11月11-13日召开的中国洗涤用品行业年会高层论坛上发生了有意思的一幕:纳爱斯集团总裁庄启传求贤若渴,现场抛出“橄榄枝”,为纳爱斯新建的研究所“招兵买马”,一时成为年会热点。由此小插曲延伸,和黄白猫、立白等洗涤行业优秀企业纷纷振臂高呼,一致认为民族洗涤企业创新升级,塑造品牌之路势在必行。

    民族洗涤企业遭遇“被提价”
 
    2010年,虽然前三季度行业总体发展水平稳中有升,但洗涤行业却在通货膨胀、石油、助剂等大宗原料上涨的情况下面临严峻的挑战。根据国家统计局对“肥皂及合成洗涤剂制造业”行业规模以上451个企业的统计,“2010年1—8月主营业务收入709.41亿元,同比增长13.91%;利税总额117.44亿元,同比减少1.41%;利润总额65.8亿元,同比减少9.43%;亏损企业77家,亏损企业亏损额5.12亿元,同比增长63.85%”。
 
    除了77家亏损企业外,面对全行业平均利润率只有9.27%,创新产品只占总产值的1.6%的惨淡营收现状,纳爱斯、和黄白猫等领头羊企业也很难独善其身。“老大,我们到底什么时候提价?”这是庄启传最近被原料供应商、渠道商问到最多的一个问题,面对这样的逼问,庄启传难以掩饰其无奈的神情。在其题为《我们为什么“被提价”》的演讲中,庄启传表示,长久以来民族洗涤企业一直在中低端市场搏杀,产品附加值低,原料占产品成本比重大,导致了每次外部环境一变化价格就波动。“大宗原料价格悉数上扬给国内企业带来严峻考验,我们又面临着一次‘被提价’的尴尬局面。”
 
    记者走访了多家洗衣粉代理商,他们均表示提价才能生存,而目前宝洁等国际巨头正利用资金优势在终端卖场发起了新一轮的低价“抄底”,国内品牌似乎根本没有提价的勇气。“‘被提价’才刚刚开始,在国内企业没有完成转型升级之前,是长期的‘被提价’。”庄启传无奈地道出了这一事实。
 
    和黄白猫董事长杜志强表示,“在通货膨胀率达到4.4%,石油价格89美金/桶,油脂类产品价格上扬20-30%的情况下,利用减价的手段来争抢市场份额,企业根本赚不了钱,进而导致大家都没有资金来创新。”杜志强在“批判”最近洗衣液市场的“价格战”的同时,呼吁所有的国内企业不要纠缠在持续的“价格战”上。

    创新升级,寻找细分市场
 
    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主任曹立生在谈及洗涤用品市场发展趋势时表示,“可以预期的是,洗涤日化行业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仍是节能、节水、高效、温和、安全天然与绿色环保,在这种情况下,技术创新就成为推动洗涤用品市场的重要驱动力和洗涤企业赖以生存的主要竞争力”。纳爱斯建立如此大规模的研究所也是为向中高端市场的研发和创新夯实基础。
 
    此次洗涤年会上报告了很多新技术的发展情况,与年会同期举行的2010年日化产品原料及包装展览会也带来了很多新产品。例如陶氏化学带来的用于改善洗净泡沫和肤感的纤维素醚类和聚乙烯醚类水溶性聚合物、用于无磷粉和洗衣液的新型分散剂;诺维信公司带来的用于改善洗衣液去污能力的新型酶技术;沙索公司带来的专用于液体洗涤剂中的特色原料等。洗涤剂产品中的助剂种类更齐全,也更加成熟,都进一步说明目前洗涤行业越来越专业化和细分化的趋势。
 
   “白猫这两年的业绩不如人意,我们也正在努力探索一条新的发展思路,例如在工业清洁领域拓展,突破事业发展的瓶颈。”杜志强表示,应找出适合公司长远发展的途径,例如,专业化、细分化市场,或者上市,寻求更多的资金支撑,最后建立健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体制。
 
    立白集团总裁陈凯旋则表示,洗涤用品在向浓缩化、节水、高效、绿色、健康的方向发展之际,要加大科研投入,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开发出更能满足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加快企业转型升级的脚步。今年立白就推出了以纯植物油取代牛油的更加环保的洗衣粉,产品正不断向中高端市场延伸。
 
    值得注意的是,在日化洗涤产品中,容易被忽视的家居清洁和工业清洁用品的市场发展越来越快。根据AC尼尔森的数据,过去的一年里,家庭清洁用品市场销量上升11%,占据日化用品销量总额的6%,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无疑为企业细分化市场留下不少发展商机。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