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04-14
  • 阅读量:6120
  • 来源|《化妆品报》
  • 作者|闻强

防晒概念古已有之,过去的头巾软帽、油伞华盖不仅用来装饰,也用来遮阳。不过防晒霜的发明,让人类摆脱了这些厚重的遮阳用具。那么,防晒霜的发明发展又有些什么样的故事呢?


见习记者闻强

防晒概念古已有之,过去的头巾软帽、油伞华盖不仅用来装饰,也用来遮阳。不过防晒霜的发明,让人类摆脱了这些厚重的遮阳用具。那么,防晒霜的发明发展又有些什么样的故事呢?

防晒霜的前身是一支药膏?

1928年,全世界第一支含化学防晒剂的防晒霜正式发布,由E.Klarman为Lehn&Fink公司开发。其中所含的化学防晒剂主要是水杨酸苄酯和肉桂酸苄酯,它们通过对紫外线的吸收,达到防晒的目的。不过第一支防晒剂并没有引起消费的热潮,因为在那时,它更像是一支预防晒伤的药膏。

直到1935年,当时的欧洲从法国开始,出现度假和太阳浴风潮。这一潮流为防晒霜创造了巨大市场,欧莱雅创始人欧仁•舒莱尔研制出轰动一时的防晒产品AmbreSolaire,功能是将太阳对皮肤造成的伤害程度减到最低。

 

 

同时期,德国拜尔斯道夫旗下品牌妮维雅也推出一种特殊的晒黑霜,强化其作为户外娱乐护肤霜的概念,并为消费者提供之后两周内的天气情况。这些天气预报用图表的形式表示天气的趋势,深受大众欢迎。不过在当时,这两款产品并没有延伸到日常防晒领域,功效也是强调防晒伤,因而并没有得到大范围的普及。

战争和Coppertone公司让防晒霜得以普及

1944年,可以说是防晒产品全球普及的第一年。美国药剂师本杰明·格林为Coppertone品牌研发出了以红色凡士林为成分的物理防晒霜RedVetPet,他将自己的"杰作"发给二次大战期间上战场的美国士兵使用,像可口可乐一样,美国大兵走到哪里,防晒霜就带到了哪里,防晒霜也由此开始被大规模地使用和传播。之后接近四十年的时间里,Coppertone几乎成为防晒产品发展的主要推手。



1962年,奥地利化学家朗兹·格赖特(FranzGreiter)提出SPF(SunProtectionFactor)防晒系数概念。十年后,Coppertone公司的北美防晒研究中心便率先提出使用SPF系统来测试防晒品的功能。1980年,又推出可同时防UVA和UVB射线的儿童用防水防晒霜,号称可持续6小时。消费者牢牢记住了这个品牌,以致于不少消费者对其品牌概念产生了误区,甚至直接把Coppertone译为水宝宝,而实际上,水宝宝只是Coppertone旗下的一个防晒系列产品。

科研引领防晒市场的时代

江山代有激流勇,各领风骚三十年。Coppertone之后,欧莱雅又凭借雄厚的研发实力后来居上。而在科技的引领下,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十年,也是防晒霜效果突飞猛进的十年。

 


1982年,欧莱雅集团成功研制出可抵御UVA的专利成分“麦色滤SX(MexorylSX)”,而UVA是导致肌肤光老化的主要因素。1988年,欧莱雅集团研制出能全面防御UVA和UVB的专利成分“广谱防晒成分麦色滤SL(MexorylXL)”和麦色滤SX,一起应用于欧莱雅旗下各品牌防晒产品中,包括巴黎欧莱雅、兰蔻、碧欧泉、理肤泉及薇姿等。由于相比其他品牌产品的技术优势,让欧莱雅在上世纪80年代防晒产品中风光无限。

百花齐放的三十年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全球经济的发展浪潮下,防晒品牌和产品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1990年,法国雅漾推出带有雅漾活泉水的防晒霜,主打矿物防晒,成为世界性的热销产品。1991年,倩碧发布全球首款物理防晒霜CityBlock,根据防晒原理,划分出新的市场领域,并占据了一席之地。

 


1992年,日本资生堂推出安热沙系列,依靠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渠道优势,在这个庞大的新兴市场里的精耕细作,使安热沙逐渐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防晒产品之一。

 

 

1997年,资生堂又和卓多姿合作推出Za品牌,瞄准年轻市场,取得不错的成绩。而这个时期的欧美品牌比如曼秀雷敦新碧系列、强生露得清依旧凭借传统的科技研发优势巩固着自己的市场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国产品牌凭借着本土优势,打出了一片新天地。“人如其名”,美肤宝主推“汉方”护肤,自然堂宣称天然温和,温碧泉则定位滋润补水,三者都有着不错的市场表现。

 

整体来说,当前的防晒霜市场,总结为一句话就是:欧美产品靠科技,日本品牌重营销,中国产品讲情怀。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