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11-14
  • 阅读量:39198
  • 来源|CBO独家
  • 作者|汪玮

    两三年前,对于本土日化企业来讲,股权融资和IPO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本土日化行业的整体发展空间都不为风险投资者看好。然而,随着本土日化企业纷纷在细分市场大展拳脚,他们日渐吸引着风险投资者的关注。

    纵观本土日化企业,资金缺口成为束缚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一环。股权融资固然是企业发展的方式之一。但是其利弊兼而有之,并不是缺钱的企业都适合股权融资。那么,企业是否适合对接资本,何时对接,又如何在与资本的对接中坚持自主地位……这些问题都值得企业谨慎思考。

    风投联姻本土日化 速增十余家

    本土日化企业在细分市场的异军突起吸引了资本投资者的热捧。2009—2011年间,多个差异化品牌引得多家风投公司慕名而来,主动洽谈合作项目。广州麦斯朗程男士化妆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范侃告诉记者,近两年间,本土日化对接投资方的案例猛增了十余家。

    据了解,相宜本草自2007年定位大众草本护肤,引来今日资本投资,3年间,相宜本草销量保持着150%的年均增幅。对比2009年全国市场零售7亿元的盘面,相宜本草2010年的市场销售实现了轻松翻番——2010年全国市场销售回款一举突破10亿元,并计划于2011年上市。

    2010年似乎成为了风投联姻本土日化的“热门年”。据业内人士介绍,2010年,迪彩以其专业美发的细分定位和独具特色的体验式营销在主流终端渠道稳扎稳打,并引来了合作伙伴昆吾九鼎投资的注资。2010年,口腔护理品牌舒客的全品类口腔护理理念和男性主义的专业男士护肤诉求也分别吸引多家投资公司的注资合作等等。据了解,业内目前与资本合作的品牌已达十余家。

    范侃认为,在未来的一两年,将有越来越多的风投资本与本土日化企业对接合作。一位风投领域的专业人士亦评价说,之前觉得中国本土化妆品企业不可能取得细分市场的前三名,那是外资品牌的领域。但现在纵观本土企业取得一个接一个的骄人成绩,资本投资者不得不为之动容。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面对越来越多投资者对本土日化业的关注,企业应慎重取舍,学会选择。

    资本合作固然能给企业带来资金,但并不是所有缺钱的企业都适合通过对接风险投资来度过难关。广东精实营销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建军直言,“投资者与企业的对接,与结婚是一样的,道不同不相为谋,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广州鸿盈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于赞文告诉记者,从投资的角度来看,风投企业更侧重于关注一些差异化的公司。既然品牌众多,厂家林立,那么谁拥有别具一格的经营模式和运作手段,谁就拥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而作为融资方,企业则应慎重选择。有着与资本合作多年经验的广州麦斯朗程男士化妆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范侃坦言,“投资者从来都是喜欢锦上添花,不会雪中送炭”。所以,资金链存在问题的时候,最不适合引进股权投资者。因为此时对接资本,往往会陷入被动,企业有可能迫于资金压力,签下让自己后悔一辈子的条款。

    选择最懂行的投资者是企业与融资伙伴和谐共赢的重要保障。如果投资者懂得企业所在的行业,他们能更清楚地了解企业的价值,也能相对准确地预见企业的危机,从而有效地协助企业度过难关。反之则可能会因为不能准确判断局势而过多干预企业的决策,或者因为对行业不了解,要求企业签署对赌条款(对赌协议即投资方与融资方在达成并购或者融资协议时,对于未来不确定的情况进行一种约定。如果约定的条件出现,投资方可以行使一种权利;如果约定的条件不出现,融资方则行使一种权利)。范侃补充说,通常对赌协议具有极强的风险性,对融资企业的发展很不利。

    与此同时,在选择投资方时,最好选择对企业上市不那么急迫的投资者。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分析说,通常来讲,股权投资基金是3-7年期,在投资者的基金到期日前,投资者多需要企业上市,并出售股票获利退出。如果企业获得投资之后的上市日期紧迫,企业就可能为了财务指标而经营,最终导致上市之后的后劲不足,股价下滑。他也透露,目前国内有多家企业陆续准备上市,但上市步调与品牌经营不协调成了诸多品牌的困扰。

    此外,企业要尽量选择拥有人民币的投资者。如果企业接受美元投资,首先需要在外贸局获得批准转制成为中外合资企业,这听起来是美妙的事情。但国家对外汇的政策,将直接影响企业经营:首先,企业从内资企业转制成中外合资企业,需要各个政府部门进行严谨的审核,通常会让企业拿到资金的时间推迟2—3个月。其次,企业获得美元投资之后,并不能像人民币一样进行企业自主支付,而需要完备的手续并通过美元结汇来使用投资款。同时,中外合资企业要在国内A股市场IPO,手续比内资企业复杂的多。如果选择境外上市,对境外IPO等政策的不熟悉,则会让企业在上市之后难以适应。

    综上而言,企业在适当的时机引进风险投资固然能帮助企业缓解一定的资金压力,但也可能会成为企业发展的硬伤,因此,企业在引进资本时需万分谨慎。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