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欧债危机和“占领华尔街”运动为2011年画上一个沉闷的句号时,一群来自亚洲的兴奋面孔似乎为阴云密布的欧美经济体带来一线阳光。
2011年12月26日,英国伦敦牛津街上奢侈品百货公司塞尔福里奇举行圣诞打折活动,尽管本国顾客因为高失业率和福利缩水而鲜有光临,但是排满长队的购物者中却有不少中国人面孔,他们有很多是打着“飞的”前来抢购打折奢侈品。在Louis Vuitton门外排队的王小姐直言不讳:“我们来购买的就是奢华。这些奢侈品在英国很便宜,但在中国要贵两倍,几乎不打折。”
中国消费者不远万里前来欧洲抢购打折奢侈品,与英国本地顾客的谨慎形成鲜明对比。岁末年尾的这则新闻至少给未来全球实体经济带来三个重要的信息:中国消费力仍有巨大发掘空间;欧美实业经济的机会仍在中国和新兴市场;高品牌附加值和合理价位的商品将备受中国市场欢迎。新的节奏开始跳动在主旋律之中。
全球主流经济学家的观点认为,2012年将是全球经济和政治最为动荡的一年,欧债危机还将持续发酵,美国大选结果对国内经济走势的作用尚不明朗,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全球金融系统可能继续处于不利境况已经成为“主旋律”。
相比之下,中国2012年GDP全年增长可能下降到8.5%到9%之间,但是中国却开始在经济增长平稳减速过程中寻找增长的平衡点,在减速中完成经济结构转型,逐步改变以往高度依赖出口和高投资率的经济增长模式。加上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民生福利和存款习惯的改善,中国消费者的日子显然会比欧美发达国家消费者好过。据媒体报道,截至2011年3月底,中国奢侈品市场消费总额已经达到107亿美元(约合675亿元人民币),占据全球份额的四分之一,其中化妆品达9.7亿美元(约合61.1亿元人民币),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
多数跨国化妆品集团的销售数据显示,中国和新兴市场是值得托付的。欧莱雅集团第三季度在亚太和拉美市场分别有10.8%和3.8%的销售增幅,前三季度以亚太和拉美主导的新兴市场共创造了8.3%的销售增长;雅诗兰黛品牌全球销量第一的专柜就在中国,Origins、Lamer、MAC虽然进入中国市场时间不长,但是增幅却超过了50%,中国成为雅诗兰黛集团增长最快的市场;联合利华公司第三季度在亚洲和非洲地区的销售额增长了12%,远超其他市场;宝洁公司2012财年第一财季实现营收219.2亿美元(约合1382.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其中三分之二的收入来自美国以外的市场,中国成为宝洁最大的海外市场之一。
2012年对于进口化妆品的另一个利好消息则是中国进口关税下调。自2012年1月1日起,我国将对进口护肤品、烫发剂等产品实施较低的进口暂定税率,平均税率为4.4%,比最惠国税率低50%以上。尽管消费税和增值税仍维持现状,但是在中国“十二五”期间更加平衡的经济发展战略指导下,进口关税进一步下调将是大势所趋。
同样,中国人海外狂购打折奢侈品的现象也反映出税率和零售价格对于进口高端商品销售的影响。毕竟真正的高端消费群体多集中在北上广深等少数一二线城市,有较高品牌知名度、品质稳定、价格合理的商品必将会受到众多中国消费群的追捧。
站在2012年的新起点上,跨国品牌依然会毫不动摇地输出高端消费文化和品牌理念。但是在新的全球经济格局之中,他们必将重新审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和拉美等新兴国家的市场地位和战略意义,从而调整自己的动作节奏,因为这里承载着太多的期望,而且能够产生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