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化妆品唯美工程师奖获得者
1990年在法国即开始化妆品的应用基础研究、1996年加入上海家化,目前任职上海家化研发中心首席科学家,魏少敏用二十余年的时间完成了从留法医生到“唯美工程师”的转变。
魏少敏的专业背景是生物医学,1987年赴法国攻读博士、博士后,随后留法工作。最初,魏少敏的职业是与化妆品行业关联不大的医生,而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法国进行化妆品研究,彼时的魏少敏并未料到从此他将在这一行业里挥洒近下来二十年时光。
明年就迈入花甲之年的魏少敏,谈及自己的化妆品从业经历仍十分激动,“我进入化妆品行业后发现这一行业充满了魅力,它既能从物质上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也能够从精神上满足消费者的愿望。我十分热爱这一行业,二十余年来这种热情一直存在从未离开。”
就履历而言,魏少敏无疑是典型的技术型骨干。在留法研究工作期间,他主要从事皮肤衰老与抗衰老的研究,1996年回国加入上海家化并于1999年成为上海家化研发中心总监,主要从事应用基础领域研究,2006年成为上海家化研发中心首席科学家,今年他又成为享受少数国家特殊津贴的专家之一。
据了解,魏少敏博士在国内外各种刊物上及全国性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个人目前共获得21项国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8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内容囊括:一种维生素A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一种皮肤美白、抗皱组合物;沐浴护肤素及其生产方法等。
即使如此,魏少敏的视野却不局限于技术,在他看来,本土企业对于技术研发的重视程度仍亟待提高,“国内企业对于科研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例如目前上海家化拥有研发人员150人,这样的研发力量在本土化妆品企业中寥寥无几,这主要是缘于上海家化市场与研发双驱动模式和企业对化妆品产业的认识和理念,但如此规模相比跨国企业则相形见绌,如欧莱雅集团共有4000多人的技术研发团队,还在本土化妆品企业看来根本无法想象。”
不但如此,在魏少敏看来,即使作为化妆品产业的一个环节,目前化妆品的研发已发展至多学科结合的阶段,缺乏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行,“我在家化主要从事应用基础的研究,但同样需要配方、包装等环节的研发成果,团队的作用日趋明显。
而关心国内化妆品产业发展的魏少敏,也开始逐渐调整自己的身份,“承担了很多行业性的工作,如担任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化妆品专业委员会主任,组织行业人士讨论行业内比较关键的技术性问题,推动行业科技进步;另外担任全国标准化委员会的主任委员,推动和制定很多化妆品行业标准。”与此同时,近几年魏少敏还担任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常务理事和上海市食品化妆品质量安全管理协会副会长等职务。此外,利用自己的经验培养更多人才也逐渐成为他的重点方向,到目前为止,他已指导博士、博士后近十名。在他看来,一个人和一个企业的影响有限,而立足行业也许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