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01-22
  • 阅读量:37024
  • 来源|CBO独家
  • 作者|李宇

    11月7日,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的一纸公布,让年过六旬的葛文耀终于松了一口气。从此,上海家化集团正式褪去国有身份,成为资本巨头中国平安旗下的重要一员。作为改制的推动者和亲历者,葛文耀有太多的感慨。

    在他看来,自身在家化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85年进入家化到2004年,此时的中国化妆品行业,外资尚未成为主流,而家化自身也受到众多外界因素的困扰;第二个阶段则是最近七年,也就是他眼中上海家化发展最好的黄金七年。

    1985年,葛文耀进入上海家化,担任这家只有400万资产的国企厂长,二十六年间他与家化历经三次政府干预,同时也两次进行品牌复活。在他的带领下,上海家化这一百年企业浴火重生。

    承载着市场和口碑双料翘楚的上海家化,2011年前三季度共实现销售收入28.7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18%,净利润达2.8 亿元,同比增长34%。主营的化妆品业务前三季收入同比增长16.6%,其中定位大众消费品的六神品牌增长9%,而佰草集、美加净、高夫分别实现36%、45%和70%的高位增长。

    2011年12月,在海南三亚,这位精神矍铄的首届中国化妆品唯美功勋奖获得者,谈及与家化的“黄金七年”,向记者娓娓道来。

    黄金七年与金字塔

    自2004年开始,外资逐渐成为国内化妆品市场的主导,本土企业难以作为,而上海家化却在此时渐渐发力,“刚刚历经三次政府干预的家化在此时表现一般,但是在制度上家化已经开始‘脱离’国企身份转向市场化运作”,在葛文耀看来此时的上海家化已经开始构建品牌“金字塔”。

    “2004年我提出家化不甘心只做低端品牌,要往高端市场发展,而这一目标在2007年正式被确立,未来的家化旗下化妆品品牌将呈现金字塔形。家化发展佰草集,但仍然要把六神、美加净做大做强,坚持和延伸大众品牌。六神在2002-2004年历经三年停滞期,仅有2亿多元的销售,经过七年的高速发展,今年可以达到15亿元。即使如此,家化也只是初步完成金字塔架构,未来五年将有更多品牌加入。”

    谈及上海家化在这七年间的优异表现,葛文耀言语中透露着些许自豪,“最近这些年来,家化一直保持平均16%的年增速,远远高出市场9%的增幅,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家化的销售额增加两倍、毛利增加四倍、利润增长十倍、上市公司的市值增加20倍,这就是家化最近七年交出的成绩单。而究其原因,政府较少干预作为国企的家化是一个因素,而更为重要的是上海家化一直按照市场规律做事——化妆品行业的规律和品牌发展的规律。

    即便如此,葛文耀从未敢言放松,“经过七年的快速发展,上海家化已经在化妆品行业站住了脚,但目前的化妆品行业竞争太过激烈,随时可能被淘汰。家化目前的成绩只是一个小小的胜利,未来的路还很长,家化从来不敢懈怠,每年年会的主题就是反思这一年的错误。家化这几年最大的收获就是锻炼出一个很好的团队。”

    改制是又一次品牌复活

    即使家化在国内化妆品产业中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领军企业,但在葛文耀看来,这还远远不够,基于对目前中国经济形势的判断,他将未来的家化定位于综合时尚产业。

    “中国消费者正在升级,80后和90后开始成为消费主流,消费环境的变化会导致品牌的竞争格局发生变化,目前在中高端消费品都为外资占领的情况下,家化希望将在化妆品产业摸索出来的经验应用于其他相通的时尚产业中去,如科研、设计、品牌塑造、终端控制,也希望在其他领域为国家建立一些民族品牌”。他始终认为,化妆品行业自身本来就是一个综合性产业,会涉及到原材料、科技研发、供应链、终端控制等,其他时尚行业其本质也是如此。

    基于这一考量,葛文耀2007年撰写了关于家化未来向综合时尚方向发展的报告,响应中央经济转型的号召,但由于国有企业体制限制了其只能从事化妆品相关行业,家化仅仅能够进行一些准备工作,但随着2011年改制成功,家化的的综合时尚之梦终于可以践行。

    对于家化的未来,他这样憧憬:“改制后的上海家化未来将打造两个投资平台:上海家化集团和上市公司,上市公司这一平台将专注于化妆品及与化妆品有关的领域,如现有品牌和SPA项目,而钟表、酒店等其他时尚产业领域则交由上海家化集团进行运作。”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