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03-20
  • 阅读量:6387
  • 来源|化妆品财经在线CBO独家www.cbo.cn
  • 作者|杨烁

    “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专利。”市场经济中流传的这句名言,也曾得到过有着“郎旋风”之称的经济学界知名学者郎咸平的推崇。在他看来,未来欧美跨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庞大的知识产权专利数量,拥有核心专利将意味着企业拥有某类产品市场定价权,并获得绝大部分的销售利润,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在最近纷争不断的消费品市场领域中,美国苹果公司与深圳唯冠公司关于IPAD商标使用权的纠纷成为知识产权专利领域中最具代表性的案例。在全球销量超过5500万台,销售增速超过IPHONE,占据平板电脑70%以上市场份额的苹果IPAD,由于没有获得深圳唯冠公司官方授权,有可能面临在中国大陆市场全面禁止使用IPAD商标销售。尽管目前苹果公司与深圳唯冠就IPAD商标使用权的诉讼仍存在诸多变数,但是由于商标专利使用方面的战略疏漏,苹果公司极有可能在中国市场栽一个大跟头。
  
    无论“郎旋风”关于跨国公司“食利”本质的观点是否成立,也不管苹果公司与深圳唯冠公司的官司究竟谁输谁赢,中国企业却对知识产权专利的申请和保护前所未有地重视。近期,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公布,2011年全球《专利合作条约》(PCT)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比2010年增长了10.7%,而中国申请量增加了33.4%,增速最高,并与日本、美国共同占总增量的82%,企业专利战略已经成为包括通信、汽车、航天、化工在内多数中国本土企业的核心战略。
  
    企业专利战略是企业面对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的技术动向,运用于专利相关的法律、制度,配合企业竞争战略,从总体上谋划专利工作的远景、目标,规划技术创新各个环节的活动和管理,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获得利益最大化的一种策略。企业核心技术的专利数量增长、授权转让费用递增、难以模仿性和难以替代性的特征,使得基本专利能够堵住竞争对手的上升通道,使企业长期保持竞争优势。
  
    相比以核心技术、设计方案、原料配方为主要专利战略的通信、航空、汽车制造产业而言,中国化妆品原料企业和品牌企业对于专利申请和保护的发展速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根据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局的调查统计,上海家化、江苏隆力奇、美晨集团、天津威欧斯等主要化妆品企业年平均专利申请量为20多件,清华大学、上海交大、浙江大学、江南大学、华南理工、复旦大学以及相关科研机构的日化类专利年申请量也在10-20件之间,而宝洁公司、欧莱雅公司专利年申请量分别超过了1100件和1000件,花王株式会社、资生堂公司、高露洁棕榄公司、巴斯夫和强生等跨国日化及原料公司专利年申请量也在100-300件之间,远远高于中国本土日化企业和机构的专利申请数量。
  
    为何包括跨国日化企业在内的化妆品行业对于专利申请数量远远低于其他高科技产业?这与化妆品产业自身特点以及现阶段的发展格局紧密相关。虽然中国化妆品产业已经进入充分竞争的市场格局,然而多数本土化妆品企业依然以销售为导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生存成为首要战略任务,而申请知识产权专利既要花费大量资金进行维护,更重要的是尚无真正具有竞争力的核心技术用来申请专利;跨国企业的专利申请数量虽然远高于本土日化企业,但是在中国市场尚未建立足够强大品牌号召力的现阶段,做好消费者培育、市场推广和渠道管理才是现阶段的战略重心。

    企业获得了专利权就意味着这种专利的垄断地位,只要具有市场前瞻性,抓住市场热点,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专利,就能帮助企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企业拥有了专利技术,也要学会合理使用技术专利转让策略,通过专利权的转让引起行业内的跟进,然后形成某个发展领域的标准规范,确保企业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和核心技术。本土化妆品企业应该充分利用中国市场特有的植物、中草药、文化方面的独特优势,在市场运作中逐步形成自己独有的核心竞争力,从而申请相关知识产权专利,成为中国化妆品市场乃至全球市场中的差异化战略优势。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