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04-27
  • 阅读量:1470
  • 来源|
  • 作者|

什么影响校园店的成败?

CBO记者 山娜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的同时毕业生队伍也越来越庞大,仅武汉高校毕业生每年接近三十万人。而且武汉各大高校都在大型商业圈附近,人流量极其可观,这些使得各大高校成为日化行业竞相争夺的市场。

然而,高校这块蛋糕并不是如此容易下咽。据记者调查,高校周边的化妆品店普遍周期短、更迭快、规模小、销量低。除了经营上的各种原因外,首先很多店主对高校这一市场的认识都不正确。他们中不少人是抱着“学生容易哄,他们的钱好赚”的想法入行,结果现实远远比理想“骨感”。

现实到底如何?是什么因素左右着校园店的发展与未来?记者经过调查走访,总结出以下几点仅供参考。

品牌认知:读懂学生群体的需要

“爽肤水和乳液100块左右,洗面奶50块左右,彩妆50块左右。”关于学生能接受的价位,武汉科技大学青山校区的淑妆化妆品店店主杨小姐如此告诉记者。淑妆化妆品店经营着露兰姬娜、相宜本草、妮维雅、the face shop等一些散货,品种大多都不齐全,杨小姐表示,这样选择品牌也是为了迎合学生的需要。

学生群体的收入依靠家长,消费能力有限,因此在化妆品上能接收的价位相对较低,超过100元的产品就很难卖出;同时,随着学生群体接触网络的年龄段逐渐降低,“见多识广”的她们要求也不低,“要广告打的响的,没听说过的产品一律不要”。

杂牌儿货没有生存空间,价格高的大牌又难以销出,联想到当代大学生与网络的“不解之缘”,价格适中的网络热销单品无疑成为校园店的最佳产品选择。这也是杨小姐品牌选择的初衷。

除此之外,学生群体差异也应考虑。据悉,武汉科技大学青山校区全部是大三、大四学生,随着毕业的临近,由于很多公司在招聘时都会对气质、仪表有要求,“如何化妆,什么样的护肤、哪些彩妆品牌效果好”已经成为毕业生的主要谈资之一。超过九成的女生都认为基本的护肤、化妆已经成为面试前不能省略的步骤。杨小姐显然深谙此道,每到招聘季就会主推彩妆并为毕业生提供化妆服务,店内彩妆基本上全是毕业生消费。

选址:越靠近校园越赞

一提到校园店,给人的印象就是消费对象全部为学生。记者通过对武汉几大高校校园店的走访发现,80%以上的校园店学生消费只占总销售额的一半。校内店的消费群体主要为学生和老师,校外店的消费群体则更为多样化。

校内店有其先天不足——正常的生意时间只有9个月。其次,其消费者是据有年限的,学生毕业之后就会离开,再次,校园店一般面积在5~30㎡,营业额基本上都在4万以下,尽管店主们都想通过丰富的货品来充实校园店的品类,但是销量的限制使得扩充产品,产生的只有库存。这些都极大地局限了校园店的发展与壮大,越来越多的日化店主选择把店开在临近学校的商业圈。

敏敏化妆品连锁店,在武汉科技大学青山校区和黄家湖校区均拥有分店,同时也是武汉科技大学周边唯一的化妆品连锁店。当初选址时,考虑到校园内部人流量与学生消费能力的局限,讲店址选在武科大周边人流量最大的建二商场附近。不仅能吸引学生,还能捕抓社会人群,扩大店铺的发展空间。

导购:用事实说话

绝大多数校园店在学生进门时,美导就会上前询问和推荐,一直到学生尾随至离店。也许期间美导笑容甜美、介绍热情,但是越来越多的店主正在明白,这样的一路相随,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强制推荐的时代已经远去,随着现代人自主判断意识的不断增强,消费者更喜欢自由轻松的购物环境,年轻气盛的大学生群体的自我观念则更强,校园店必须充分迎合其自主选择意识。

“刚开张时一个星期都没人进门,第一位顾客上门我没有多说什么,就送了一套小样让她回去试。”位于华师商业街的丹彤化妆品店老板李小姐表示:说再多也没用,品质与效果才是硬道理。果不其然,那位顾客几天后就前来购买产品,并带来了其他几位客人,就这一传十十传百,丹彤化妆品当月就开始盈利,销量过万。到第二个月,已拥有200多位忠实会员,对其产品品质更是赞赏有加。

 “店内这几个品牌我都用了好几年,觉得效果好才卖这些产品,你看我的皮肤就知道效果好不好。” 年近50的李小姐,皮肤白嫩且少有皱纹,她这张脸已经是店铺的活招牌,经常有人上前询问其护肤心得,李小姐的倾囊相授赢得不少学生的信赖。

服务:店长素质是店铺灵魂

店长是一个化妆品专营店的灵魂,店长素质则决定了店铺的格调与气质。

选址学校周边的商业圈虽然能触及更为广阔的市场,但是也意味着要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越是大型的校园区,门店越难做,不仅要同其他专营店竞争,还要与大型商超竞争,在白热化的竞争下,位于华中师范大学商业街的化妆专营店更迭频繁,最老的也只有4年经营史。

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专营店要制胜只能另辟蹊径。丹彤化妆品能短时间内在激烈的竞争中成长,不得不提到李小姐所注重的“礼节”。

“我们那个年代的人非常注重礼节,自己去买东西,别人对我很认真尊重,我会觉得别人很好,就算不买也要去逛逛,凑人气。”李小姐认为自己对顾客认真尊重同样能赢得她们的喜爱。

很多店主在顾客进门询问时热心亲切,假如顾客询问许多却没有购买产品,态度则大变,轻则使脸色,重则恶语相加。李小姐认为和顾客“见面就算朋友,买与不买都是我的上帝”。同时,店内柜台下面摆放着很多饮料,不管顾客买不买东西,进门就送上一瓶饮料。“付出才有回报,不管怎样,我先付出,相信对方也能感受到我的诚意。”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