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04-28
  • 阅读量:23295
  • 来源|化妆品财经在线CBO独家www.cbo.cn
  • 作者|李卫华

    将部分品牌提价15%左右的消息,近期占据众多媒体的显著版面,宝洁不仅再一次挑动大众敏感的神经,更是成为业内谈论的热点话题。

    有些行业人士认为,这对价格相对较低的国产洗发水品牌而言是利好,使得国产洗发水品牌可以与宝洁继续保持价格优势,期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竞争压力。然而,寄望于强大的对手所做的一点改变化解困局的想法显然过于简单,事实并非如此。

    宝洁声称,涨价源于广告投入、人力成本、原材料成本增加。这些看似正当的理由,其实未必成立。就其全球广告投入而言,2009年、2010年、2011年分别投入75.19亿美元、86亿美元、93.15亿美元。2010年比2009年增加10.81亿美元,增幅为14.37%。2011年比2010年多投7.15亿美元,增长8.31%。同比上一年的投入,2011年宝洁的广告投入增幅放缓。

    与此同时,去年原料价格并未出现大涨,今年大宗原料价格甚至略有下调,加上宝洁每年庞大的采购量,议价能力不可能轻易受市场左右。所以,相比国产洗发水品牌,宝洁的原材料成本压力更小。而今年宝洁先后两次宣布裁员,应对人力成本增加的压力。

    况且,宝洁近几年的产品价格曲线呈现持续上扬势头。所以,就广告投入、人力成本、原材料成本增加,宝洁所承受的压力还是比外界想象的要小。

    再则,宝洁此次涨价粗中有细,攻守有度。通过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宝洁此次涨价不是普涨,而是选择海飞丝和沙宣两个价位稍高的洗发水品牌。飘柔和潘婷经过去年一轮涨价后今年“按兵不动”。这表明宝洁一方面急于提价,增加收益,另一方面对涨价又十分谨慎,并未给价格相对较低的国产洗发水品牌机会和空间。

    即便涨幅并不小,但是对于海飞丝和沙宣的使用群体而言,15%左右的上扬价格,仍在大家可以接受的范围。主要原因有二:购买使用海飞丝和沙宣的消费者,对头皮去屑、造型打造等产品功效的需求十分明确,所以几乎不会因为多花几块钱而弃之不用。同时,海飞丝和沙宣的消费者收入相对偏高,因此受涨价的负面影响不会太大。这两点应该是支撑宝洁敢于再提价的理由之一。

    退一步讲,宝洁涨价后有利于改善盈利能力,更愿意投广告“狂轰滥炸”,巩固自身优势,这对消费者还是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因此很难说因提价而导致许多消费者“倒戈”。

    另有消息称,近期宝洁正在中国市场加大力度,针对渠道商有选择性地开展买一赠一的活动,意图激发渠道商的积极性。在经营成本居高不下的今天,这一点是国产洗发水品牌很难企及的。

    综合来看,即使宝洁再涨价,一方面对国产洗发水品牌需要面对的困境难有扶助,所以不必暗自窃喜。另一方面国产洗发水品牌更不能跟风涨价。因为使用国产洗发水品牌的消费者,收入相对偏低,对价格较为敏感,此时跟风容易流失终端客源,应避免造成被动。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