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韩国菲诗小铺为代表的——单品牌专卖店模式
韩国 |
诞生土壤 |
购物习惯 人文 |
韩国人对使用化妆品的近乎执着和高度热衷以及对化妆品的高性价比、丰富的产品选择和专业的服务的需求,奠定了这种模式的消费者基础。 |
特定事件 |
金融危机之前,韩国化妆品专营店普遍采取“标高卖低”、大幅打折的价格恶性竞争手段,金融危机爆发使消费者的选择更慎重,消费者开始厌倦这种方式进而产生了不信任,最终催生了明码实价的化妆品单品牌专卖店模式。 |
国家政策 |
韩国政府在政策上给予本土品牌的保护以及对国外品牌在法规和贸易上的层层壁垒形成了这种模式的最大的土壤。 |
2、 以日本松本清为代表的——药妆店模式
日本 |
诞生土壤 |
购物习惯 人文 |
地理狭小和人口密集, 消费者更喜欢便利地购物,并且喜欢有非常丰富的产品供选择来进行一次性购买。 日本消费者不习惯于讨价还价, 拥有价格优势的模式意味着可以吸引更多消费者。 |
国家政策 |
对流通管制的相对宽松,使得药品、个人护理用品相结合的药妆店模式拥有了诞生的土壤。1996年政府取消了“再贩制度”,使得以“松本清”为代表的大型药妆连锁店具备了较强的价格竞争优势,逐渐从竞争中脱颖。 |
3、以屈臣氏和英国博姿为代表的——个人护理用品店模式
香港 |
诞生土壤 |
人文 |
受欧洲文化的影响,消费者更偏向于舒适,便利和轻松的生活方式和购物体验。 |
购物习惯 |
香港较高的人口密度使得消费者习惯同时购买与日常生活相关联的多样化美容健康护理商品品类。 |
宏观经济 |
亚洲经济的迅速增长使得消费者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消费者购买产品的同时更享受购物的乐趣以及追求商品的无形价值,如品牌、服务等。 |
思考三:中国化妆品店渠道的发展之路在何方?
要从战略高度来思考这一问题。思考的最高点就是使命,这是一个企业经营的目的和存在的理由,是企业经营的本质。
1、化妆品店的使命是什么?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在此以伽蓝的战略为例,供大家思考。
伽蓝的使命是“为消费者提供世界一流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基于这一使命,伽蓝对产品品质和形象的要求近乎苛刻,并在科技创新和品牌塑造上进行了持续的投入。为践行这一使命,伽蓝确立了“可持续发展,让员工、合作伙伴的事业不是昙花一现而是基业长青”的愿景,“合作共赢、快乐共享”的核心价值观,“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并以此作为伽蓝发展的内在动力。
这里面的核心是使命,实现使命的关键是价值观和经营理念。
2、化妆品店经营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
我认为化妆品店唯一的使命就是——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品牌和服务。
虽然出于差异化竞争的需要,各企业在定位上和使命的具体界定上有所不同,但这个本质是不变的,只要这个方向不偏离,再选择好正确的经营方式,就能把经营做好。
3、如何选择经营模式?
面对这么多种模式,哪种适合中国、适合你呢?在这里我从多个维度去探讨这个问题,这将有助于大家弄清这个问题,也有助于大家建立起理性的选择方式。
(1)单品牌专卖店模式
在韩国的现状:
使命:为消费者提供高性价比的丰富的产品和服务;
在哪里竞争:选择了在以韩国首尔的明洞、钟阁、江南等为代表的核心商圈以及其他城市核心商圈;
如何取胜:通过十多家知名化妆品单品牌专卖店聚集效应占据着主要位置,形成品牌互补性,提升聚客力, 以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和品牌的选择。
如何在中国落地:
要让这种模式在中国发展, 我们需要进行如下的选择思考:
使命:为消费者提供高性价比的丰富的产品选择和专业的服务;
在哪里竞争:需要选择在店铺高度集中的城市商圈,已成行成市;
需要的能力:为了能够在城市商圈这个战场上获胜, 这些品牌专卖店需要具备极强的创新能力,能够时刻了解和把握住消费者的需求,通过不断地创新以及优化品类和产品,满足和创造消费者的需求。同时还需要具备确保价格稳定的能力以及连锁管理的能力,来扩大店铺规模、降低经营成本。
(2)药妆店模式
在日本的现状:
使命: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品牌选择和便利的自由的购物体验;
在哪里竞争:分布在日本的各个区域;
如何取胜:基于目标消费者对时尚和美的需求提供不同层次的丰富的品牌,充分满足了他们的购物需求,并结合大量的广告、较强的价格竞争优势来赢得市场。日本的药妆店也根据不同地区的消费者需求通过不同的方式吸引顾客:例如在涩谷等年轻人聚集的核心商圈,他们会更强调新产品的推广,同时将购物体验不断升级,甚至在店铺内提供化妆、美甲等个性化服务。目前日本药妆店是连锁和非连锁并存,但是以松本清为代表的连锁药妆店加速发展,取得了更高的市场份额。
具备的能力:极强的连锁管理能力、店面体验。
如何在中国落地:
在中国由于政府对药品流通管制严格,药品主要通过药房进行销售,而无法像日本那样进入化妆品店销售,因此简单地照搬此模式国家政策不允许。
我们通过对日本药妆店的研究,从产品结构上看,除了药品外,日本药妆店主要提供化妆品及洗护发、沐浴等个人护理品类。其店铺遍布日本的商圈和社区,这与中国化妆品店非常相似;这种模式其实是最值得中国借鉴的,只要改变两点:
一是把“药”字改成为“美”字——“药妆店”变“美妆店”;二是在经营品种上,要去掉药品和日用品。
(3)个人护理用品店模式
使命:为消费者提供丰富的美容健康护理用品和服务,提供舒适、便利和轻松的购物体验;
在哪里竞争:选择在经济发达、中产阶级较为集中的城市商圈;
如何取胜:关注到了消费者对“健康和美态”的多样化需求,对其经营模式进行相应的变化和及时的调整,同时通过专业化店内顾问,特色化服务,有吸引力的市场营销等方法捕获了消费者。
需要的能力:极强的创新能力,把握消费者需求的能力,及出色的连锁管理能力。
如何在中国落地:
使命: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与健康与美态相关联的多样化品牌和服务;
在哪里竞争:选择在城市商圈;
如何取胜:把握消费者需求、通过持续创新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
需要的能力:出色的连锁管理能力、采购能力、资金能力。
这种模式可能是最难学习的,需要具备很强的资金实力、管控模式和采购能力,其中目前阶段最关键的是采购能力。
中国化妆品专营店,是在中国特色的土壤诞生和成长起来的,是纯“野生”的。虽然有蓬勃的生命力、也有亮点,但总显得没有精神,杂乱无序、充满未知和不确定性。需要业内企业家、专家和学者多用心培育、剪裁,才能成长为一片片精美的园林,才能有美好的未来。
上述研究仅代表我个人观点,主要目的是为了倡导大家一起来研究这个渠道,并促进其在中国发展出具有开创性的模式,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
希望大家能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