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品牌数量的不断激增和同质化程度的加剧,日化产品的终端竞争愈发激烈,任何微小的细节都可能左右成败。而赠品一直以来都是牵动消费者敏感神经的重要因素,虽然厂家也非常认可和重视赠品的运用,但是赠品的终端执行力度却远远低于厂家的期待,有经销商表示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的赠品比例不足50%。无论对于厂家还是经销商,赠品都是一个让他们又爱又恨的终端角色。
另一半赠品在哪里
“我们送100个赠品去超市,超市能执行50个就已经非常不错了。所以,额外配送的赠品(拉动销售的)效果不大。对于赠品,超市内部管理太混乱了。”福州康源达百货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标是黑人、大宝、蜂花品牌的代理商,他直言赠品管理是多年经营的难题,赠品配送到终端门店,或被“雪藏”,或执行不到位,他对此束手无策。
福州某日化经销商也表示,她代理的洗发水品牌中,绝大多数都尝试过“买一赠一”的促销策略,但是由于赠品是单独配送,终端促销执行并不明显。“买赠活动非常受分销商和终端的欢迎,但实际上消费者拿到赠品的几率很小。很多分销商和终端都将赠品当做正品来销售。”
记者了解到,由于渠道粗放,流通渠道的赠品普遍会被经销商直接当做正品销售,而终端赠品,则有一半以上被中间环节扣押,如经销商、分销商、超市人员、促销员。这些赠品如果没有明显非卖品标识,要么直接在终端渠道正常销售,要么进入流通和网络渠道,而有标识的,则多在网络渠道销售。
在淘宝网和各种地方论坛上,通过“品牌名+赠品”关键词搜索,很容易发现大量的“非卖品”卖家。在洗护类产品中,宝洁、联合利华等知名厂商的产品成为“重灾区”,原因是其赠品品种多、认知度高。记者在一家双皇冠淘宝店看到,“宝洁赠品 海飞丝强根护发去屑洗发露 可批发【一箱24瓶】”,90ml零售价仅4.2元。卖家在宝贝描述中强调,“商品均系赠品、非卖品、试用装,商品上有时会有这些字样,介意的买家慎拍!”记者随后搜索“海飞丝90ml小样”,结果显示相应宝贝最低零售价仅2.4元。
管理难在哪里
陈标表示,“赠品一般都是厂家自己配好的,货发过来,有时候我们自己都不知道有什么赠品,就直接送到超市了。”经销商不了解厂家配货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而实际情况是,经销商“懒得知道”。因为赠品管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员和精力,经销商也不愿意为了赠品与终端产生摩擦,多数经销商都是睁只眼闭只眼。
而对于厂家而言,即使“精打细算”,最难控制的环节仍在终端。威莱(广州)日用品有限公司某销售负责人告诉记者,赠品是非常有效的促销资源,公司对其也很重视。赠品从厂家出库,经过办事处签收,最终到终端派赠有一套完整的管理流程。从出厂到终端进场,有严格的签收、出库登记,促销员回收超市小票,核销赠品。
“但很难保证促销员收齐所有小票,这就是漏洞。像我们渠道这么多,也很难顾及到每个小门店的赠品情况。”上述负责人解释说,零售商也不可能顾及到每个品牌的促销执行,比如买3kg捆绑500g,有的促销员为提高业绩捆绑两个促销装,收银员也不会阻碍结款,那么必定赠品惠及的消费者就会减少,达不到厂家的促销预期。“零售商也希望我们拿出更多赠品做促销冲业绩。对于赠品没有明确的管理条款也是一个漏洞,除非促销员恶性竞争做得太离谱,收银员一般都很难察觉。”
很多国产品牌的赠品由终端促销员或理货员捆绑,人为影响因素很大,甚至需要消费者主动询问,才会告知是否有赠品,赠送的时间、数量都很难控制。不少经销商表示,最好的方式是厂家采用联合包装,将正品和赠品包装在一起,终端愿意花同等的价格采购促销装,赠品即可直接到达消费者手中。
监督与激励的智慧
厦门商百有限公司系厦门夏商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国营贸易企业,总经理林源河谈到赠品管理时表示,“作为国有企业,我们一般会严格执行宝洁的各项促销计划,赠品进入赠品仓,促销时随正品出库登记。况且,宝洁还委托第三方机构监控市场的活动执行,检查票据,我们的任何票据、登记数据都要保存15年,第三方机构很容易监管。但是很多民营企业的票据就不能保证保留,也给监管造成一定障碍,所以有的民营企业甚至可以拆分联合促销装进行销售。”
赠品到终端,厦门商百有限公司的销售人员会对终端进行促销检查,而督导会抽查销售人员的工作,对终端进行拍照登记,审核促销执行和赠品派送情况。在大型门店,消费者领取赠品时,必须到促销员处签名并留下电话号码备案,这样比收集小票更容易备案、复核。
与此同时,对于促销执行良好的终端,厦门商百也有相应的激励政策,即提供更多的促销资源和优惠给这些门店,帮助其提升销售。由于激励名额有限,厦门商百销售团队之间形成良性竞争,销售人员和对应的门店积极执行促销,并严格做好赠品登记、备案工作以供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