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10-17
  • 阅读量:4762
  • 来源|化妆品财经在线独家www.cbo.cn
  • 作者|汪玮

2012年,受全球经济放缓的影响,挑起“中国制造”大梁的珠三角产业集群正在遭受强烈冲击。企业内迁、民工回流,加上外资零售企业的不断下沉,使得珠三角日化包场商们的“天时地利”优势正在随之消失,寻找新的发展方向成为其不二抉择。

 珠三角包场商先天优势不再

 在人民币升值、工资上涨等因素影响下,沿海地区大量代工企业利润率下降到5%以下,有的甚至处于长期亏损状态。另一方面,2006年开始的珠三角代工企业内迁潮,在金融危机之后,再度规模性爆发。

 一直以来,珠三角被称为“世界工厂”,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集中地带,生产、代工、销售、出口企业均集中在这一区域。然而近两年随着人力成本的上升以及国际经济环境的恶化,很多企业陷入窘境,开始考虑“内迁”。

 有企业负责人表示,随着工资飞涨,深圳等地的劳动力优势早已丧失,2000多元的月工资在深圳很难招到合适的工人。然而在合肥、江西等地,工人月均薪资才1000多元,并且当地政府在土地、税收方面都给予企业非常优越的条件,企业内迁已经大势所趋。

 因此,传统“靠山吃山”的珠三角包场商们也开始丧失这座有力的“大山”。深圳市聚华辉供应链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原聚华辉商贸不限公司)董事长黄峰对此深有感触,他表示:“近两年来,珠三角的消费人口直线下降了三成以上”。他介绍说,自2010年以来,珠三角地区人口流动性过剩引发了大幅度的地价飙升,厂房租金不断攀升,拿地建厂已经成为大多数企业的奢望;加之金融危机后企业出口转内销的力度不断增强;内地招商引资政策也不断优化等等,诸多因素导致了珠三角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内迁,而珠三角庞大的有效消费群则随之不断缩小。

 然而,在珠三角整体消费容量不断缩小的同时,大型KA卖场仍在继续涌进。据东莞海大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满松介绍,短短两三年时间,大润发、家乐福、华润万家等商超巨头已各霸一方。

 转型谋发展

 一方面是企业内迁使得珠三角总体消费容量急速下降,一方面是商超与商超之间的竞争激烈,分流客流量。这使得以中小商超包场业务为主的包场商们难堪重负。

 据一位不愿具名的包场商介绍,前几年,商超特别是开设于城乡结合部、工业区的商超,吸客能力强,只要包场,销售量很容易提升,几乎每家商超开业就有包场商进驻。这几年,商超数量急剧增多,竞争激烈,一个商超能够吸引该地区30%的客流就已是不错。在这种形势下,销售额难以增长,再加上运营成本上升,亏损的风险增大。他坦言,现在的包场生意更像是一场赌博。记者随后联系了多家包场商,多数都以处境艰难为由拒绝了记者的采访。

 作为业内公认的深圳包场商“老大”,深圳聚华辉也开始避谈包场之事。黄峰告诉记者,公司于2012年被神州通集团全资收购,正式转型成为一家专业的供应链服务公司。据悉,虽然聚华辉2011年的年销售额已超过3亿元,但就传统的操作模式看来,其资源利用比较分散、效率低、可复制性差,代理品牌集中在国内二三线品牌。而零售渠道和厂家给代理商甚至包场商的压力却在不断增加,因此包场商的话语权也越来越小,逐渐退守至B、C类商超网点。

 聚华辉为突破这一发展瓶颈,大胆转型以供应链服务公司的角色,借助神州通集团已有的IT、物流、资金等优势,实现从包场商到供应链服务商的角色转变,实现与现代通路的正式对接。据了解,目前聚华辉已经开始将MPMI终端管理等数字化终端管理系统覆盖至全国物流系统。黄峰说,转型后的聚华辉已经收获了第一项成果,已跨区域与湖南步步高商超系统展开合作。这也预示着聚华辉开始从珠三角包场式单一化的操作方式,向全国、跨区域、跨渠道的全面性供应链服务商转型。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