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第一批“粉丝”
企业重金打造黄金单品,值不值?
要想较好地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必须对“黄金单品”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所谓“黄金单品”,就是为企业带来销售的黄金效应且利润贡献突出的明星产品或拳头产品。黄金产品通常应具有独特的、不可复制的突出优势,迎合并满足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在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盈利能力,促成制造商、品牌商、代理商、零售商和最终消费者的多赢局面。
从产品本身的层面来看,黄金单品可以是细分的某一类产品或某一个产品,比如,面膜、滋润乳液、滋润霜、眼霜、粉底、化妝水、睫毛膏、卸妆液、香波、护发素、沐浴露等等。
黄金单品战略指的是,企业集中公司的各个方面的资源,包括技术研发、生产制造、物流配送、市场推广、人员培训等,打造黄金单品,在终端销售上集中火力,密集推广,夺取或占领市场,树立品牌形象,奠定企业的市场地位,赢得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第一桶金”,以点带面,逐渐带动整个品牌的销售。
中国化妆品行业的现状是,本土企业众多,且以中、小型规模居多;资源普遍不足(资金、产品创新、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品牌塑造、市场营销策略、经销商和终端管理、库存管理、整体管理水平等等);市场上产品众多,但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很多时候仍然流于拼价格,销售严重依赖于促销,大促大卖,小促小卖,不促不卖。低价竞争的结果是,企业赢利不足,无法升级,只能拼命压低成本,陷入低价-低收入-低端产品-低价的怪圈。
大多数本土企业只能占领低端市场,仅有少数优秀的本土企业在中端市场占领了一席之地,但高端市场上鲜有中国品牌的身影。中国三千多家化妆品企业仅占有市场的四分之一份额。
谈到这里,答案已不言自明。中国本土企业值得集中财力和资源打造黄金单品,形成第一批“粉丝”客户并赢得口碑,剑走偏锋,在竞争异常激烈且“无政府主义”的战场披荆斩棘,以求突围,减少无足够客户群的产品投放和库存浪费,在巨大的中国化妆品市场里占有稳固的一席之地。
注重战略的可持续性
黄金单品不是孤立的产品。她是公司形象的具体代表,她是公司品牌的永久代言人。她必须与公司文化、品牌定位、渠道定位相一致。她好比一个乐队的独奏明星,但又是乐队的融洽的一员。以黄金单品开路,得到第一桶金,再谋求长足发展,在过去有成功案例,不提倡。
选择哪一个品类?产品外观和形态?包装?概念宣称?目标客户和目标区域?宣传和推广策略?差异化与独特性?不可复制性?专利保护?安全保障?…….
所有上述方面,需要企业在深入研究消费者需求、市场环境(市场现有的产品,特别是竞争对手的产品、市场策略和销售现状等)、企业自身能力(包括研发能力、生产能力如设备、产量;市场营销和销售团队等)、供应商能力(如原料、包材、宣传物料等)、市场趋势分析判断后进行决策。
作为“黄金单品”,为企业带来销售的黄金效应且贡献利润是其与生俱来的使命。某些产品,因为产品周期或技术更新换代,只能在某一阶段为企业创利。比如,曾经流行一时的鼻贴、撕拉式面膜、含有某些功效成分的产品如果酸、曲酸等。真正经典的“黄金单品”,除了在其诞生之初起的那个阶段为企业带来突破外,她会随着企业的发展,有助于产品线的扩展、品牌的推进,持续地为企业继续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