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08-26
  • 阅读量:1515
  • 来源|化妆品财经在线CBO独家www.cbo.cn
  • 作者|何辰

根据重组的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于昨日(8月25日)公布的上半年财报(以下简称“财报”),《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获悉,屈臣氏在中国地区的门店同比增长为0.1%。结合化妆品财经在线此前承办的818百强连锁会议上的讨论,包括广州娇兰佳人化妆品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蔡汝清在内的专营店百强掌舵人均表示“今年生意难做”,这是否意味着,化妆品零售行业寒冬已至?



CBO记者 何辰

屈臣氏中国门店数增至2239家 门店同比增长0.1%

财报披露,屈臣氏中国2015年1至6月实现营收111.26亿港元(折合人民币92.02亿元),这一数据相比2014年同期98.4亿港元(折合人民币81.38亿元)增长13%。

值得注意的是,财报同时显示,屈臣氏在中国地区的门店同比增长仅为0.1%,其原有门店销售几乎呈现零增长的状态;而2014年同期,这一增速为4.3%。

广州冯建军营销机构总经理冯建军认为,屈臣氏更加注重北京、上海、广州等重点城市,其引流、聚客能力在许多区域连锁强势的区域并没有突出优势,也并非每一家屈臣氏店铺的销售情况都理想。

据悉,截至6月30日,屈臣氏中国拥有门店数2239家,相比2014年6月30日的1799家,其网点数量增长440家。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官方表示,由于中国地区营收增加13%,店铺数目增加24%,屈臣氏中国继续成为亚洲增幅最大的地区。

《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了解到,屈臣氏近年来在内地发展迅速,其最近三年内新开店数量相当于过去进入内地20多年的开店总和。

不仅如此,屈臣氏也在逐渐探索O2O业务,寻求新的增长点,迎合消费环境的改变。据了解,屈臣氏近日宣布与腾讯微信达成合作,推出微信会员卡。而有公开资料显示,屈臣氏此前在电商领域投资已超过6000万美元。

化妆品零售寒冬真的来了?

8月18日,由化妆品财经在线承办的“中国化妆品百强连锁会议”上,蔡汝青发表了《零售寒冬,百强连锁应坚持的变与不变》演说,表示随着市场的变化,“不止百强,全国零售商都开始面对寒冬”。

蔡汝青感概,“若干年前,门店开业第二年销售额同比增长能达到30%,第三年达到22%,第四年也能保持25%的增幅,但这种情况,近两三年已经没有了。”其认为,除了今年经济整体疲软的大环境,另一个阻力是产品价格的坍塌。

冯建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今年化妆品零售增长乏力,是全国范围内各销售渠道常态性价格透支促销‘病态’显现的信号之一。”

据冯建军介绍,不仅屈臣氏增长遇阻,百强专营店渠道也面临类似的状况,福建省排名第一的浓妆淡抹化妆品连锁店,2015年上半年增幅也仅达到1%。烟台恒美化妆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孙锡财也曾公开表示,得益于大量的广告投入,恒美才保持了今年的增长幅度,算下来,“今年几乎等于没有增长”。

冯建军认为,不论是屈臣氏这种“强龙”,还是各区域排名靠前的“地头蛇”,他们发展遇阻、增长乏力、挑战加剧的主要原因,除了大的经济环境不景气,也与消费者的分流迭代、消费习惯的改变、引流聚客竞争力的下滑等原因有关。而对于拓店是否影响增长,其表示关系不大。

    冯建军强调,今年普遍下滑的大背景之下,化妆品渠道各销售门店更应积极适应变化,不断调整,并寻求新的增长点,而对于应对变化和挑战,其认为,“基数大”的连锁店,更具“大数据”优势,感知力更强,能够“春江水暖鸭先知”。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