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05-13
  • 阅读量:4445
  • 来源|化妆品报
  • 作者|赵竞

古语有云,大风起于青萍之末。中韩两国化妆品贸易正站在一个全新的风口。风从哪里来?风从东方来!


 
古语有云,大风起于青萍之末。中韩两国化妆品贸易正站在一个全新的风口。风从哪里来?风从东方来!
 
化妆品报记者 赵竞 首尔报道

中韩两国化妆品产业的新一轮交融在4月28日的“中国好产品首尔峰会”期间上演。交融的背后,是中韩两国化妆品业界对打造品牌文化、洞察消费心理的拿捏越来越趋于细微处着手,这些“细枝末节”正是一个行业风口能够兴起的“青萍之末”。

 

 


2016年1月24日,韩国贸易协会发布数据称,2015年韩国化妆品对华出口同比增长一倍,至10.88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有统计表明,韩国出口的化妆品中,39.52%都销往了中国市场。这些远高于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期增长率的数字,直接反映了中韩两国化妆品贸易进入了“井喷式增长”。可以说,过去一年,韩国化妆品品牌在中国取得了欧美同行望尘莫及的高速增长,甚至改变了中国化妆品市场的格局。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16年4月28日,中国好产品首尔峰会在韩国首尔coex展览中心举行。来自中国化妆品行业工商两界的企业家们希望在韩国本土探寻韩妆的奥秘,韩国化妆品企业则对中国这个极具潜力的市场跃跃欲试。中国好产品首尔峰会的举行亦实现了“整合全球资源、创新零售模式,搭建渠道商与全世界做生意的平台”的会议宗旨。



探寻一个产业“花长好、业长青”的秘诀 
  

韩国没有大山大水,美容化妆品产业却是大开大合。以至于化妆品产业已经成为继汽车、数码产品后,韩国的又一大支柱产业。文化输出的辐射力对韩国化妆品产业发展助力良多,最近的一个例子是:韩剧女主角使用的气垫BB霜,如今已经风靡全世界。

在4月28日的中国好产品首尔峰会上,100多位中韩两国化妆品工商界嘉宾与会,其目的就是希望通过中韩化妆品产业意见领袖们的直接对话,探寻一个产业“花长好、业长青”的秘诀。为了找寻这个答案,此次中国好产品首尔峰会设置了诸多“干货”满满的议题。

福建浓妆淡抹化妆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薛孝香从中国化妆品专营店渠道经营现状入手,分析了韩国化妆品品牌的机遇,他认为,虽然中国化妆品专营店渠道发展程度并不统一,但“人多”、“钱多”、“挺傻”、“快来”仍然是韩国品牌目前能够把握住的四大发展机遇。

 

 

实际上,韩国化妆品企业对中国市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以韩国科玛公司为例,其对于韩国化妆品开发及创新趋势的把握,就是该公司能够迅速打开中国市场的利器。韩国周刊新闻CMN会长赵炳浩就认为,要提升中国化妆品消费市场的成熟度,仅仅依靠产品品质打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创造令人耳目一新的品牌形象与保证产品质量同样重要。

赵炳浩所说的“品牌形象”就是近年来韩国化妆品风靡亚洲的重要原因,即韩国化妆品企业对于品牌文化的打造已经驾轻就熟。以此次中国好产品首尔峰会期间,中方嘉宾参访的爱茉莉太平洋集团为例,已经成为集团化发展的爱茉莉太平洋在发展调性中精准提炼出企业发展的五大理念,并将之以“故事花园”的形式呈现,让所有到访公司的贵宾都能够牢记并被爱茉莉太平洋集团的企业文化所打动。这被化妆品报社社长杜宏俊总结为,把握消费者心理和市场趋势的大风,需要感知市场的青萍之末——那些最细微的变化。

这也是中韩两国化妆品企业的共同课题。

为了尽可能将这个深奥的课题加以解读,此次中国好产品首尔峰会还邀请了中国化妆品行业“实战派”和“学院派”的专家。合肥美林美妆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武清林对外资品牌如何适应中国化妆品专营店渠道提出观点,他认为,包括韩国在内的化妆品企业在进军中国市场的过程中,选对合作伙伴分外重要。

广州冯建军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建军则站在中国化妆品整体市场的角度,对近年来中国化妆品市场的品牌格局变化和特点做了深入解析。在冯建军现场列出的详细图表中,可以明确看出,中国本土品牌正处在化妆品行业向上生长的新风口,把握好这些风口,品牌必须落地。

正因如此,烟台恒美化妆品连锁机构总经理孙锡财作为中国化妆品行业著名的“实干家”,以山东省最大的化妆品连锁门店烟台恒美为例,对化妆品专营店的彩妆营销与人员管理进行现身说法。在此次中国好产品首尔峰会上,中国美妆产业集群的代表湖州“美妆小镇”也向与会嘉宾推介了该项目对于创新产业集群的信心和优势。

显然,一个下午的时间,并不足以将中韩两国化妆品产业的“花长好、业长青”说干道尽,但中韩两国化妆品企业家们以此次中国好产品首尔峰会为契机,正在试图通过中韩化妆品产业的新一轮交融,积极面对两国化妆品产业在融合中迎来的多元竞争。


 
 中韩化妆品市场将在融合中迎来多元竞争 

记者在此次中国好产品首尔峰会上注意到,包括中韩双方的化妆品企业家们均认为,中韩化妆品市场的成熟度正在不断缩小,这得益于两国化妆品产业的不断融合,也必将带来两国化妆品产业的多元化竞争。
  
中韩化妆品的竞争多元化,表现在竞争,本质是融合,形式是多元。

以韩国化妆品市场为例,中国化妆品企业投资设厂甚至进入韩国市场销售的案例会越来越多,而韩国品牌在渠道建设上,将面对对渠道有精准解读和强大把控力的中资企业。反观中国市场,随着越来越多韩国化妆品品牌的进入,市场也会越来越热闹,中国本土品牌会在竞争中学习创新,随之而来的渠道、产品、传播方式等也将呈现多元发展。



从韩国化妆品企业角度讲,在中国市场经营的韩国化妆品企业或即将进入中国市场的韩国化妆品企业,为了持续提高市场占有率或进入中国市场,参与支持中韩文化交流活动不失为更有效的营销策略。

在此次中国好产品首尔峰会期间,中国化妆品行业的企业家们所参访的爱茉莉太平洋集团、托尼魅力母公司泰盛产业株式会社、雪花秀旗舰店,无不表现出韩国企业对于品牌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有研究表明,韩国文化产业每出口100美元,就能够拉动至少412美元的其它商品的出口。因此,品牌文化的驱动力在中韩化妆品市场的融合中将扮演重要角色。云南集之贤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波向记者表示,韩国企业能够吸引本土公司关注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能够带来最前沿的韩国创意与“一站式”的服务。广东芭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冷群英就认为,未来如何发挥中国化妆品企业在产品包装与策划方面的优势,值得化妆品制造企业深思。

4月28日是中韩自由贸易协定(自贸协定)生效的第131天,自贸区成果显著,推动中韩两国经贸关系迈上了新台阶,同时促进了中韩经济和产业链的全面融合。

此前,中国驻韩国大使馆官员曾表示,中韩自贸协定将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新发展,对亚洲发展繁荣和全球经济复苏起到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布局下,加快“走出去”步伐已经成为新常态,而这必然也将带来中资企业与外资同行的多元竞争。因此,“融合”与“竞争”将成为未来一个时期内中韩化妆品市场的“主旋律”。要读懂这个主旋律,中韩化妆品工商企业都不妨多关注下中韩化妆品零售市场上最“细枝末节”的“青萍之末”。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