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05-13
  • 阅读量:1772
  • 来源|化妆品报
  • 作者|赵竞

4月28日,在首尔国际化妆品美容产业博览会同期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供需对接会。现场,中国化妆品工商企业的企业家们秒变“超级买手”。对于这17家本土化妆品公司的负责人而言,他们看中了什么?他们最在意什么?

 
4月28日,在首尔国际化妆品美容产业博览会同期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供需对接会。现场,中国化妆品工商企业的企业家们秒变“超级买手”。对于这17家本土化妆品公司的负责人而言,他们看中了什么?他们最在意什么?

 

化妆品报记者 赵竞 首尔报道

“虽然不确定这种形式的供需对接会是不是头一次出现在展会上,但可以肯定的是,单独开辟一个空间,十多家渠道商的老板分别亲自采买的形式,在这几年的展会上还是头一次见到。”韩国Rooicell美容化妆品公司海外营业部主管徐晓妹所说的供需对接会,是来自中国化妆品工商两界的企业家们在参加“中国好产品首尔峰会”期间的一个商务活动。



该项活动是在4月28日开幕的首尔国际化妆品美容产业博览会期间,共计17家中国本土化妆品工商企业将要分别参加的BUYER对接会,他们要对接的,是首尔国际化妆品美容产业博览会上参展的优质展商,也是韩国化妆品行业中颇具代表性的化妆品企业。通过一对一的形式,以20分钟为一个时间单位,中国化妆品工商企业的企业家们秒变“超级买手”,韩国化妆品企业则卖力推销他们的年度创新。对于这17家本土化妆品公司的负责人而言,他们看中了什么?他们在意什么?不仅韩国企业关心,他们的中国同行同样关心。
  
 
一场令人惊喜的“BUYER对接会”  

《化妆品报》记者全程参与了这场并不对外公开、私密性颇高的一对一供需对接会。对于参会的17家本土化妆品工商企业的负责人来说,他们是带着满满的收获离开举办对接会的首尔coex展览中心的。

福建浓妆淡抹化妆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薛孝香在供需会上看中了一款药片包装形式的女性私密护理品,新疆欢喜化妆品连锁总经理周新龙则对一个韩国洗护品牌眼前一亮,湖北彩莎化妆品集团总经理张晓峰则重点关注着唇妆、底妆的个性化产品,而对开店得心应手的成都非泊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石明生则对只见产品,不能深入了解品牌的“短暂对接”提出了建议。

所有这些,正是一场别开生面、令人惊喜的“BUYRE对接会”的一个个缩影。周新龙告诉记者,这种目的明确、形式独特的采买供需会是他以前不曾参加过的,他认为这种形式的供需对接非常值得在国内展会或有影响力的会议平台期间大力推广。



供职于韩国化妆品公司的徐晓妹表示,近年来中国化妆品产业经常有数十人甚至上百人规模的团队来到韩国进行商务采购,但“一对一”的形式在此前并未出现。她认为,这种形式的对接会可以让韩国企业有更多时间进行详细介绍,对于中方买手而言,由企业老板或负责人亲自担纲买手,不仅提高决策效率,也可以在观念上接轨韩国市场。

广东芭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冷群英就表示,作为一家中国的化妆品OEM企业,虽然没有采购需求,但参加“BUYRE对接会”,对于芭薇了解韩国化妆品市场前沿信息,接触具有创新力的年度新品具有实际意义。



“行业大佬”变身“超级买手”,他们最在意什么?  


记者全程参与此次供需对接会后注意到,包括广西怡亚通大泽、保定东大日化、烟台恒美、湖北彩莎、福建浓妆淡抹、内蒙古旺香婷、深圳千色店等在内的共计17家化妆品工商企业,在与韩国化妆品企业对接需求的过程中,最在意如下三点:

第一, 在中国市场的供货及零售价格区间。内蒙古旺香婷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黎明向记者表示,在旺香婷系统内化妆品零售区间一般都控制在250元以内,因此,即使是售卖韩国原装进口的产品,也必须考虑零售价格区间和消费者的价格承受度。

第二, 韩方对于中国市场的渠道保护力度。张晓峰对于某韩国品牌的唇妆产品品质表示认可,但他也指出,韩国化妆品品牌对于中国市场的渠道保护力度并不强,渠道商在当地将品牌认知度提升后,市场上很快会出现售价比官方指导价更低的“窜货现象”。

第三, 在中国是否取得相关证件。薛孝香认为,韩国化妆品企业的创新能力值得肯定,但在中国化妆品专营店做进口品生意,韩国企业为旗下产品取得“准生证”至关重要。没有在中国取得相关证件的韩国产品并不受中国化妆品店追捧。据记者了解,目前韩国化妆品申领中国相关许可证的时间周期普遍在一年左右。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