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6日,由化妆品报社唯美中国活动策划中心与大虹桥美博会联合主办的“2016中国好产品大会”正在进行。CBO执行总编刘李军正在带来以《中国好产品,雄起!》为题的主题报告,以下为报告全文。
尊敬的各位董事长、总经理,女士们、先生们:
下午好!
从今天开始,中国化妆品产业的“美丽日程表”进入了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刻。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不顾风雨的阻隔,纷至沓来。唐代大诗人刘希夷用一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安年人不同”来感慨光阴荏苒,岁月如梭。但对于中国化妆品产业的各位从业者来说, 一年又一年的美博会,带给了我们生意,也带给了我们友谊,但最近几年来,更多的时候,很多人在感概的是“年年岁岁品牌相似,岁岁年年人也差不多”。
是什么造成了如今的“闷局”?这究竟是一种错觉?还是一种真相?
一、化妆品产业的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
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时,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虽然从国家层面上而言,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对象是关乎国计民生的能源、钢铁等支柱性行业,但从中央号 召的“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层面而言,饱受产品同质化、有产品无品牌困扰的化妆品行业显然也面临着一方面要减少低端产能的境况,一方面要提升中国“质”造实力与口碑的重任。
今年年初,《化妆品报》、《化妆品财经在线》联合对多个省进行了库存调查,尽管很多代理商三缄其口,但几乎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代理商举步维艰,而零售商的日子也不好过。根据本土最大的日化连锁系统——娇兰佳人董事长蔡汝青自己透露,娇兰佳人系统已经连续10个月出现业绩下滑,这是近十年来没有出现过的情况。蔡汝青根据尼尔森的数据推测,2015年线下实体店整体零售额的增长几乎为零。
是中国消费者突然没有消费能力了吗?答案是否定的。与消费者在国内消费的萎靡相对应的是,中国消费者在海外的挥金如土。
以韩国为例,据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赴韩旅游总人数达611万人,平均每人消费金额约为14283元人民币,而中国游客最感兴趣的韩国消费品非护肤和化妆品莫属。正因如此,韩国化妆品品牌“K-Beauty”、LG生活健康出品的“后”以及爱茉莉太平洋旗下的“雪花秀”等品牌相继击败长期蝉联销售榜首的各大欧美高端美妆品牌,首次出现在韩国各大主要免税店销售榜的前两位,在2015年分别实现52%和112%的同比涨幅。一些后发的化妆品品牌,如“伊思”“美迪惠尔”等在免税店呈现异军突起的态势。
对于国内化妆品零售的“寒冬”与“海外购热潮”的强烈对比,业内人士认为,零售寒冬的表面原因是经济下行导致的消费者需求不足,但是实质上是供需错配造成的,一边是消费者的品牌意识逐渐苏醒,开始追求 有个性、有特点、有品质、有品牌、有话题的产品;而另一边的国内生产商尽管在产品品质、品牌形象等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以上海家化、百雀羚、伽蓝集团、上美公司等企业为代表的国产品牌,已经在市场上拥有了和国际品牌正面竞争的实力。但从整个产业的角度来说,大量的品牌仍然是同质化的、缺乏个性和创新的。并没有形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
换句话说,目前的市场不是消费者没有消费能力了,而是供给侧跟不上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出现了对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供给不足和同质化需求供给过剩并存的复杂局面。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中国化妆品产业所面临的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这种“势”不光是政府的引导,更多的是市场的引导,甚至是强迫。
二、供给侧改革是中国好产品成长的最好契机
中国化妆品产业“跟着大哥混饭吃”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市场正在逼迫所有人走向自主创新和独立生存的新路径。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的士不努力,滴滴就会来占领市场;邮局不努力,顺丰就会来开疆拓土。开放自由的市场竞争,正在给无数有创新能力的企业,跨界打劫的机会。
今年4月,新华社记者在我国华北煤炭基地山西朔州采访时了解到,当地长期亏顺的煤炭企业居然点“煤”成金,从“煤渣渣”中开发出日用品、工艺品、“千年建材”,甚至化妆品添加剂。
煤矸石是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的低热值煤,经过磨细、煅烧等多道工序,其可以被加工成的高岭土晶体可以细到面粉颗粒的1/30。就是这高岭土,是女孩子常用的美白、防晒化妆品少不了的原料。据相关人士介绍,高岭土晶体是六边形片状结构,可以覆盖在皮肤上。这种原料形状好于此前化妆品中的钛白粉,而且成本可以下降80%。
江苏省有一家名为雪豹日化的口腔护理品制造工厂,该公司通过与复旦大学进行“产学研”合作,成功地将一种纯天然Fe 生物活性酶通过生物工程“越界”应用在牙膏领域中。此后,世界著名的生物学家谈家桢院士对该项创新成果签发了“国内首创,国际领先”的鉴定结论。这一突破传统而诞生的Fe牙膏因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获得了国家科技部颁发的《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证书》。
毫无疑问,未来,什么样的产品才是中国好产品,什么样的企业才能屹立不倒,什么样的企业又回慢慢消亡?答案已经不言而喻。
同样毫无疑问的是,真正的中国好产品将得到一片前所未有的生存沃土。这片沃土,来自于对产品同质化的自觉规避,来自于对消费升级带来的品牌诉求的积极拥抱,来自于在低端市场自觉践行中国“质”造的承诺,更来自于不论何时,中国好产品们都在积极地创造并拥抱行业的“风口”。
我相信,我们将很快看到真正的中国好产品们,长风破浪,直挂云帆。
中国好产品,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