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07-18
  • 阅读量:14791
  • 来源|化妆品报
  • 作者| 姚晓雪

包头四海嘉龙化妆品商行(以下简称“四海嘉龙”)的董事长杨涛祎最近在下市场,她发现周围一些代理商不约而同地都来到了专营店,考察行业状况,这样的现象在往年是不常见的,或许这个寒冬真的到了他们不得不重视的地步了。

化妆品报中国行——壮美内蒙 系列报道(十三)

 

 “我们平时也经常看一些数据,这两年一些调查报告都显示国内化妆品市场增长近15%,但这种在增长在我们代理商这儿是感受不到的。”杨涛祎一语道出了化妆品代理商的尴尬。


▷四海嘉龙化妆品商行董事长杨涛祎

如果感受不到增长,那么代理商们感受到的是什么,通过走访内蒙市场,不少代理商频繁地提到了一个词——“寒冬”,寒冬之下,有人选择抱团取暖,也有人选择转身离开,而杨涛祎的选择则是聚焦行业,修炼内功。

1
聚焦主力,引进进口品牌


在四海嘉龙系统内,丸美一直是主力品牌,自从2007年接下丸美在蒙西市场上的代理权之后,四海嘉龙一直为丸美品牌“开疆拓土”,将丸美引进当地专营店、商超、百货以及专业线渠道,时至今日,四海嘉龙已经成为了丸美在全国市场上人均回款第一的代理商。

除了丸美品牌以外,四海嘉龙还是内蒙地区为数不多的专注进口品的公司之一,迄今为止,四海嘉龙已经接下了包括格兰玛弗兰、赫拉、THE FACE SHOP、妙巴黎、三宅一生等在内的众多进口品牌的代理权,进口品在公司代理的品牌中占到了将近1/5,公司还成立了专门的进口品事业部。因此,在当地日化行业也有一种说法:做进口品,找四海嘉龙。

 

凭借着进口品生意,四海嘉龙成功打造了一张企业名片,但杨涛祎也坦言,内蒙进口品生意并不如想象中好做,在四海嘉龙所有的客户之中,专注做进口品的可能只有1%。再加上关税和利润等问题,进口品在门店的销售并不占优势,很多时候都被当成吸客品类,并不会被门店主推。

而更为现实的问题是,内蒙进口品市场的培育尚且不算成熟,市面上的所谓“进口品”质量更参差不齐,消费者往往也难以辨别。对此,杨涛祎有着自己的考虑,“内蒙可能区别于南方市场,南方消费者的品牌意识非常强,北方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知确实有待提高,但市场整体一定会朝这个方向发展,作为企业,我们一定要走在市场和消费者的前面,而不是等市场都已经饱和了,再发力,那样会追悔莫及。”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蒙西专营店发展水平较高的巴彦淖尔地区,已经释放出了对进口品利好的信号,格兰玛弗兰、赫拉等品牌在当地主打“全球购”的化妆品店——“菲菲猪”表现尤为突出。杨涛祎也对《化妆品报》记者透露,尽管目前专做进口品的店铺数量并不多,但整体而言,做进口品的网点质量都颇高,一家主要销售四海嘉龙代理的进口品专营店,一年给公司的回款一般能达到40-50万元。

即使存在很多的不确定因素,但杨涛祎始终认为,每踏出一步都会有风险,而不进步就是落伍。如果四海嘉龙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一些有前景、有市场,或是对公司现有品牌结构有所裨益的品牌,她还是会毫不犹豫的接下来。

 

2
与时俱进,改进经营模式


丰富的产品线仅仅只是四海嘉龙布局的第一步,要想真正为市场所接受、信任,还必须“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

对于做CS渠道出身的四海嘉龙而言,客户首先就意味着分布在蒙西市场上大大小小的专营店。随着电商、微商等新兴渠道对于传统实体零售的分流,化妆品店的进店率也逐步走低,生意不好做的阴影逐渐蔓延开来。

在了解了专营店的实际情况后,杨涛祎引进了一个名为“自主艺术”的美甲项目,不同于以往的人工美甲,自主艺术突破了人力和技术障碍,用机器替代绝大部分人工投入,只需要教会员工简单的操作步骤即可。自从公司推出这个项目以来,因为引流效果显著,门店的跟单率几乎达到了100%。

 

杨涛祎认为,“在市场最困难的时候,很多事情要亲力亲为。想让生意做得好,就得勤勤恳恳盯市场,发现了什么困难或是瓶颈,就要想办法来解决。”

近年来,由于经济形势调整和商业形态转变,全国百货整体业绩不佳,这自然也波及到了四海嘉龙所代理的部分品牌。对于如何挽救颓势,杨涛祎说:“在韩国,雅诗兰黛的专柜摆着10把椅子供顾客体验,而国内的专柜长久以来都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最多提供一把椅子供顾客休息。”因此,在她看来,这种坐等顾客上门的销售模式已经不再适用,而化妆品“体验营销”正当其时。今年以来,四海嘉龙扩大了体验区建设,通过美丽课堂,沙龙体验,客户成交率高达90%,丸美品牌在当地百货系统实现了10%-15%的稳步增长。

通过深挖和满足实体店铺以及消费者的需求,四海嘉龙将代理商的价值放到了最大化,在寒冬之中依然挺立。


 

记者手记
在交谈之中,杨涛祎说起有两个做日化代理商的朋友近年都转行了,但是她不能转,因为公司大大小小的事务得有人操持,上上下下有200多员工都指着她生活,还有合作这么多年的店铺老板,这些都决定了自己不能在算算账之后,仓促离开这个行业。

如今,代理商的位置愈发尴尬,焦虑似乎成了一种常态。品牌销售增长乏力,品牌方对于代理商的要求却只增不减,随之带来的库存、压货等问题,已经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地步。更令杨涛祎啼笑皆非的是,在下市场的时候,专营店的老板对代理商也颇为“同情”,甚至会说“你们代理商比我们难”。

代理商的难,专营店的困,构成了整个化妆品行业的围城,唱衰的声音从来不绝于耳,但与此同时,在走访内蒙市场的时候,我们也发现了很多令人欣喜的现象:不少老店“旧貌换新颜”,不管是店铺形象还是品牌结构都有了不小的提升;更多代理商开始行动起来,或合纵连横,或提升自我,都在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虽处国境之远,但内蒙古的日化行业却并不落后,这里诞生了很多优秀的代理商、零售商,如杨涛祎一样,他们在寒冬中依然坚守,做出了不少有益的尝试,处在消费升级的当口,行业转型升级难免阵痛,但危机同时也是转机,只要愿意坚持,未来或许还会有更多可能。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