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03-09
  • 阅读量:1398
  • 来源|化妆品财经在线
  • 作者|周尧

浓缩洗衣液在国内市场酝酿了近5年,依然没能迎来爆发,但随着入局者越来越多,这一市场随时有可能迎来真正的风口。


 
CBO首席记者 周尧
 
“浓缩洗涤剂标志”(浓缩+)是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从行业自律出发,根据洗涤剂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推出的证明标志。近日,一家实力雄厚的港资公司获得“浓缩+”认证,发力掘金国内浓缩洗衣液市场。这是否也意味着浓缩洗衣液市场在酝酿近5年之后,终于迎来了春天?

浓缩洗衣液门槛高,仅5家品牌获“浓缩+”认证 

经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审核通过,浓缩+洗衣液再添一新品牌——帮得佳。据悉,该品牌产品是由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生产,而无限极乃港资企业李锦记健康产品集团成员。港资企业的入局无疑将再次搅热浓缩洗衣液市场。
 
据了解,加上此前的奇强、绿伞、蓝月亮、耐斯泡舒等四个品牌,目前市场上已有5个品牌获得“浓缩+”洗衣液标志。据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官网介绍,2009年,我国启动洗涤剂浓缩化进程;2010年,工信部消费品司就推广浓缩洗涤剂情况进行实地调研;2014年,洗衣液的浓缩化进程正式开始。近5年时间,从数量上看,申请获得“浓缩+”标志的品牌个数几乎是按年递增1个。



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理事长郑舞虹指出,日化行业此前被普遍认为是门槛较低的行业,但“浓缩洗衣液”实际上是要求企业有较高科研实力才能生产的。也就是说,自身具有一定实力的大企业才能够做到真正的“浓缩”。

资料显示,含15%至20%活性物质的洗衣液称为普通型,含量为25%至30%的为浓缩型,含量在30%以上的可添加“浓缩洗衣液”标识,45%以上才能添加“浓缩+”标识。目前,国内市面上的浓缩洗衣液产品屈指可数,占比不足5%,而美、英、德、法等国家浓缩洗涤剂占比已高达95%以上。



“一方面,消费者对浓缩的认知不能满足品牌对市场的预期;另一方面,部分企业浓缩技术也未能达到市场需求。”郑舞虹告诉《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

未来三年16倍增量,浓缩洗衣液市场静待蝶变

从2014年的3%,终于升到了2017年底的4%,这是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最新披露的浓缩洗衣液市场占比数据。不过,相对《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十三五”规划》提出的目标,行业结构调整任重道远。

依照上述规划,到2020年,浓缩液体洗涤剂占液体洗涤剂总量的比重要达到20%。与前三年1%的增量相比,后三年的增量将达到16倍,浓缩洗衣液市场预期可谓前途光明。

但除了在推广上要给消费者耐心之外,国内浓缩市场又该如何进行战略调整?

“在互联网时代,通过渠道的力量可以快速推动一个品类的发展。”上海商业发展研究院冯越表示,“电商也许会是一有效途径。”事实上,国外的浓缩推广,也大都是在第三方和外力的作用下促成的。据业内专家介绍,在日本,洗涤剂浓缩化是通过强大的行业协会,促使企业之间达成一致,共同摒弃非浓缩,从而进行升级推进的;美国则是通过渠道来引领浓缩,通过要求沃尔玛调整陈列面积、产品浓缩化等。

从2015年进入浓缩洗衣液领域,到今年年初推出的最新一代的至尊洗衣液,蓝月亮好似率先在线上找到开启中国洗涤剂浓缩时代的方法。

数据显示,蓝月亮在去年1月的京东超级品牌日活动中,浓缩洗衣液月均销量环比增长超过10倍;在去年9月的蓝月亮京东中秋盛典活动中,浓缩洗衣液月均销量环比更是增长了60倍之多。京东公布的最新数据更显示,洗衣液品类中,浓缩洗衣液产品销量(件数)年增长已高达306%。可以说,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通过电商选择浓缩型洗衣液。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