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08-27
  • 阅读量:2206
  • 来源|化妆品财经在线
  • 作者|谢雪曼

最近逛MUJI的你可能会发现,店里多了一些印有“价格的重新审视”海报。频频被唱衰、在华市场前景堪忧的MUJI(无印良品),对准中产阶级的日式主张不再受用。第十一次降价后,被MUJI视为黑马品类的化妆品,还好卖吗?近日,记者前往了武汉几家MUJI店铺一探究竟。

“价格的重新审视”,如此文艺的文案,其实意思很简单——无印良品又双叒叕降价了。降价也不降低逼格的MUJI,能挽留离店的消费者们吗?在中国市场尝到个护美妆销售“甜头”的无印良品,在名创优品、NOME这类“模仿”它定位的后起之秀们的围攻下,还好卖吗?


降价也傲娇


记者在MUJI店内看到,除了门口高挂的那些“新定价”竖版海报以外,店铺给人的第一印象还是那个“性冷淡”的MUJI,但是如果仔细查看就会发现这其中还是有不少变动和调整的。价格标签由低调的白色变成了醒目的黄色(无降价的情况下也使用黄色价格码),原价现价对比的广告牌,吊牌上的价格标签贴了一层又一层,都有一种“MUJI好像变便宜了”的感觉。



如果想吸引消费者进店,大可像H&M、ZARA、优衣库那样简单粗暴地挂上醒目的红色广告牌,再用大字标上“50%OFF”、“两件八折”字样,毕竟这样刺激消费者进店是真实有效的。反观MUJI,只是在陈列架顶部的商品介绍广告牌上上用红字写着“价格的重新审视”,再配以降价的图文符号。



果然是那个“文青标配”的无印良品,连降价也可以说得如此清新脱俗。那么,这打出的标语“价格的重新审视”是什么意思?MUJI官方解释道:“正因为是每日使用之物,更需要反复审视商品素材及生产工序,将更好的商品以更合理的价格,传递到消费者手中”、“持续检查与改良商品,为追求更优良的素材进行研究和开发,使价格更易入手”,这么多拗口的文案,说直白点就是降价了。
 
事实上,为了迎合中国消费市场,MUJI前后进行了多达十一次价格调整:2014年首次开展“新定价”活动,主要针对生活杂货门类;2015年约有150款产品、100多个品类被降价;2016年和2017年,分别针对生活杂货和家具类产品降价;2018年1月进行第八次“新定价”,7个系列产品降价,也是进入中国市场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降价。

到了2019年,品牌早期红利期结束后感到危机的MUJI又一次开启降价活动。据MUJI的微信公众号称,2019年1月18日起,他们重新审视了香薰机与拖鞋系列的价格;2019年3月29日起,重新审视了家具和文具系列的价格;2019年4月,重新审视美食的价格......这样下去,恐怕离发布“重新审视化妆品价格”推文的那天也不太遥远了。



化妆品能打

在艾瑞咨询联合超级课程表推出的《2018年大学生消费洞察报告》中,MUJI的自有美妆品牌上榜女大学生消费群体最常用品牌排行榜TOP10,在大一至大三阶段女大学生常用品牌中,始终据有一席之地。一众“专业”化妆品品牌中,无印良品这个“插班生”为何能上榜?

事实上,翻看网络上的各种护肤、彩妆性价比产品总结贴,一定不难发现MUJI的产品。不谈别的,光是其追求极简、去品牌化、去包装化的品牌调性,就已经俘获了不少消费者的芳心。

在店内,记者注意到,MUJI一款250毫升的绿色化妆品分装瓶在贴了两层条码后的价格为12元人民币,价格接近名创优品、NOME同类商品价格,而护肤品陈列区更是清一色的醒目标签和降价提示,似乎早已不是原来那个“高冷”的MUJI。



不过,除了标签变醒目了外,在护肤品区,记者并没有发现大幅度的价格变化。只是在MUJI原本的舒缓系列、平衡肌系列、草本系列、美白系列、焕肤系列外,新增了一个护肤系列——清净系列。

据店内工作人员介绍,该系列大约在今年6月于内地上市,包括洁肤水、三合一啫喱、化妆水、乳液、美容液、乳霜等产品。新护肤系列采用蓝色瓶身,主打清洁、调整功效。虽然店员没有该系列上新后的表现,只是模糊其辞道“(假如)卖得不好,我们不会摆放这么多产品,也不会推出新产品”。在记者停留在店内的二十分钟里,已见到不少消费者询问店员该系列护肤品的功效和适用肤质。



显然,在中国市场,MUJI尝到了个护美妆的销售“甜头”。去年,其母公司良品计画社长松崎晓曾在采访中表示,MUJI的美妆产品在中国销量颇佳,贡献了四分之一的销售额,而在日本市场美妆占总销售额的16%。大概因为美妆板块的业绩不俗,松崎晓曾宣布到2019年年底,MUJI将在中国新开4到5家3000平米左右的旗舰店,新增面积将用于陈列美妆产品。这样说来,似乎和店员的话有所呼应。

降价奏效,但不会一直有效

不管是挣扎自救还是推陈出新,产品线越来越多,兼顾到的肤质、年龄也越来越全面,总不是一件坏事。MUJI的化妆品一直作为性价比之选被消费者推崇,但也部分产品一直被人诟病“鸡肋”。

据店员介绍,MUJI的护肤产品中最畅销的是敏感肌适用的“基础款”舒柔系列,分为舒爽型(适用于油性皮肤)、滋润型(适用于中性皮肤)和高保湿型(适用于干性皮肤)。据悉,舒柔系列高保湿型化妆水还在日本2014年度COSME大赏中摘得化妆水部门桂冠,在中国也一直是经久不衰的“网红款”。

该款化妆术200毫升售价仅70元人民币,便宜大碗;而且因为其低敏性、用料天然,该系列产品受众是最广的,但也因此功效比较局限,只适用于年轻人的基础护肤,也因此被视为“无功无过的鸡肋产品”。但护肤这件事本就是“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根据自己的肤质和需求选择才是正解。



在仔细查阅MUJI官方旗舰店后,记者发现,彩妆产品大多都有小幅度的价格下调,不知道是否因此,店员表示彩妆产品近期表现都不错。据武汉国际广场MUJI专卖店的店员介绍,该店彩妆线产品销量比较亮眼的有90元18克的散粉(原价98元)、50元3.5克的腮红(原价58元)、38元的眉笔(原价48元)和40元的旋转式眼线笔(原价48元);而徐东大街销品茂店的店员则称定价72元30克的保湿柔滑粉底乳(原价88元)销量不俗,其次是旋转式眉笔。



除此之外,22元189枚的化妆棉(原价27元)、38元的便携式睫毛夹(原价45元)、35元40个装的化妆海绵等上妆用具也广受人推崇。

记者查看商品标签后发现,MUJI的大多数护肤品都是在日本东京都生产,而彩妆产品大多授权给昆山永青化妆品有限公司生产。据悉,永青成立于1999年,是设立在江苏昆山的日本法人独资公司,主要从事美容、护肤、护发、洗洁及化妆品容器生产加工,同时也销售自产产品,是MUJI的国内制造商之一,也为欧珀莱、欧莱雅等公司做化妆品加工。

MUJI瞄准的中国中产阶级的消费习惯正在悄然改变,不仅追求质感和性价比,更追求本土化与国际化的结合,一成不变的审美主张,似乎不能再满足消费者们的期望。而名创优品、NOME这类“模仿”MUJI定位的后起之秀们,对质量和价格的平衡也把控得更好,更符合人们心中的“性价比之选”。加上网易严选、淘宝心选等拥有类似审美主张的电商发展蓬勃,MUJI在华可谓是前有狼后有虎,溢价和高端定位带来的短暂福利,如同泡沫经济一般甜美又虚幻。

据悉,中国市场在2018年整个东亚事业部营收中占比61.4%,在MUJI海外市场营收中居于首位,这也是MUJI针对中国做出一次次调整的原因。而良品计画的利润率从2015年开始整体下降,也与中国市场业绩低迷不无关系。
 
降价策略会奏效,但不会一直有效,如何“接地气”地拉近与中国消费者的距离,是MUJI需要思考的。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