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06-24
  • 阅读量:7024
  • 来源|CBO独家
  • 作者|

回归营销管理本质 树立企业公民意识

    “塑化剂”来了,台湾饮料食品“倒”了,香水等部分美容化妆品企业也被牵连其中。
  
    与其说饮料食品、化妆品企业面临重大质量问题,倒不如说整个消费品产业遭遇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因为,原本在30年前就可以被发现并解决的问题添加剂,直到今天,黑幕才得以曝光。
  
    多方深入调查终于还原了“塑化剂”事件背后的驱动力:在饮料食品中使用棕榈油每吨价格成本为100多元,而工业用增塑剂只需20多元;用PE、PVC等无毒塑料包装瓶原料每吨价格则比DEHP(工业塑化剂)高出1000-2000元,巨大成本差价足以让多数企业将产品安全性抛之脑后。
  
    当代最知名管理学家之一、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在他的《竞争战略》提出了影响世界的三种通用战略,即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专一化战略,而总成本领先战略成为影响企业间竞争格局的关键核心。
  
    总成本领先战略要求企业建立起高效规模的生产设施,在经验的基础上全力以赴降低成本,抓紧成本与管理费用的控制,以及最大限度地减小研究开发、服务、推销、广告等方面的成本费用。当成本较低时,意味着其他公司在竞争过程中已失去利润时,成本领先的公司依然可以获得丰厚利润。
  
    诚然,在原料价格飞涨、竞争日益激烈的快速消费品市场,成本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可以决定一个企业的存亡,深谙成本控制之道的快速消费品行业也将成本控制视作保持竞争优势的“不二法门”。然而,挥舞着削减成本“利刃”的快速消费品企业们,却将企业立足之本的品质和诚信也一同秒杀,这种本末倒置的成本控制又能帮助企业前行多远呢?
  
    早在20世纪中后期,欧美多数成熟企业就形成一种共识,即当一个企业发展到足以影响一个市场和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时候,企业就不能只考虑经济效益,而必须开始具备企业公民意识。美国波士顿学院对企业公民做出定义:企业公民是指一个公司将社会基本价值与日常商业实践、运作和政策相整合的行为方式。
  
    随着包括化妆品在内的消费品工业的技术不断升级,原料添加剂的种类已经多达数十万种,昨天爆出了“二恶烷”、“石蜡油”,今天查出了“塑化剂”,明天可能还会有另一个闻所未闻的有毒原料出现在食品、化妆品膏体或包装之中。面对纷繁复杂的原料和添加剂,消费者往往一无所知,国家监管职能部门也不可能第一时间一一做出权威认定,此时,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就成为恪守生产经营规范的底线。
  
     一个企业公民将公司的成功与社会的健康和福利密切联系起来,它会全面考虑公司对所有利益相关人的影响,包括雇员、客户、公众、社区、供应商和自然环境。这种深刻的责任感应该发自企业的内心,并且融入到企业公民角色的血液之中。
 
   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消费者对其产品也就更加信赖,从而提高企业的销售额和顾客的回头率,赢得市场;反之,一味追求成本领先、经济效益最大化,而置产品安全、企业诚信、社会责任感于不顾,一旦曝光,企业不仅会遭到相关法律法规的严惩,而且消费者会毫不犹豫地将违规企业永远踢出局。

    “塑化剂”事件更像是一针“清醒剂”,希望沉迷于成本控制的食品化妆品企业由此能够回归营销管理的根本,唤醒那本该就存在的企业公民意识。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