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上涨72个基点,报6.2937元兑1美元,首次突破6.3关口,跨进6.2时代,创下汇改以来的新高。
就在人民币兑美元破“6.3”的前夕,世界奢侈品协会发布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春节期间,中国人在境外奢侈品消费累计达72亿美元,同比增长28.57%,创下历史新高,居全球之首。据了解,中国人在境外采购奢侈品以名表、皮具、时装和化妆品为主。
2月初,众多国际一线化妆品牌相继再次调价,产品零售价格涨幅从1%-16%不等,有部分品牌的单品涨幅甚至达到了50%,行业内认为高端品牌持续涨价将成为常态。
三件貌似互不相关的新闻,实则存在密不可分的因果关系。因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格局之下,人民币升值对于国际贸易和国内消费均具有深远影响。从国内消费方面来看,CPI、PPI等经济指数将随着人民币升值而升高,尽管居民购买力将有所下降,但是企业运营成本会升高,零售价格也会上调;从国际贸易方面来看,大宗商品、海外投资的成本会随着人民币升值而大幅下降,尤其是高端奢侈品消费外流现象将更加明显。
部分高端品牌负责人表示,尽管去年原料价格以及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汇率均有所调整,他们的产品价格却一直没有变化。然而从今年的情况来看,目标销售任务、运营成本控制、利润率和汇率调整等各方面都对中国市场的高端品牌产生相当的压力。另外,从品牌形象和市场地位不断提升来看,部分高端品牌的价格与市场同类竞争品牌相比开始形成一定差距,因此今年开始对产品零售价格进行小幅度上调。
多数跨国化妆品牌在此之前已有数轮涨价,对于此轮涨价,外界有两种声音:一种声音认为这还是一次常规性的涨价,涨价的主要原因依然来自原料价格上涨、人力成本提升、运营成本增加以及汇率的变化;另一种声音则认为这种涨价体现出跨国企业在金融市场波动时期的逆向思维,因为中国人“买涨不买跌”的心态让高端品牌找到了提高零售价格巩固品牌价值的充足理由。
实际上,高端品牌涨价策略的合理性有足够的数据作为支撑。雅诗兰黛公司近期公布了第二财季财报,营收增长10%,从上年同期的24.9亿美元增至27.4亿美元,公司整体盈利增长15%。这既得益于节庆购物季期间化妆品及护肤品全球范围的强劲需求,同时也与在中国市场的调价策略有着直接联系。
同样的品牌和产品,中国市场零售价格比国外高出50%甚至一倍,价格因素成为高端消费外流的重要因素。除了奢侈品税和消费税较高以外,中国流通成本过高也是造成价差的重要原因。物流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的2倍,这大大增加了消费品的成本,如果加上隐性的商场关系疏通、人情打点等费用,总成本则更高。另一方面,人民币对外币持续升值也将导致高端品牌在中国市场销售利润下滑,通过提升零售价格可以实现稳定品牌形象和销售利润的双重目的,这将是未来汇率变化对高端品牌价格策略操控性的重要体现。
从长远发展来看,虽然汇率变化依然会左右高端品牌的价格体系,但是高端品牌依然会与全球市场的零售价格尽量保持一致,并且维护其品牌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同时不希望将中国高端消费力推到国外,毕竟绝大多数中国消费群都会在本土消费,这才是进口高端品牌的发展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