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在走访义乌国际商贸城日化专区时发现,若干年前车水马龙的繁荣景象已然一去不返,取而代之的是寥寥无几的打货者和了无事事的店主,更有店面张贴出转租信息。义乌国际商贸城在面临何种压力?未来又将何去何从?
义乌作为我国重要的小商品集散地一向是整个流通渠道的风向标,义乌国际商贸城的荣衰也直接反映着整个流通市场的转变与浮沉。
厂家管控
在目前的义乌国际商贸城中共有日化经营商铺1000余家,主要分布于国际商贸城三、四层,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四楼日化区集中出现几十个“厂家直营”的牌匾。据了解,目前日化企业在国际商贸城直接设置办事处已成趋势,而这种模式的价格优势无疑极大压缩着传统批发商的生存空间。
不但如此,批发商们还发现从传统“货源处”拿货也不再容易。从事欧莱雅、曼秀雷敦、妮维雅、强生、相宜本草等品牌产品分销的小蝶化妆品正是传统批发商中的一员,小蝶化妆品店主庄国良表示,“我们经营的都是一二线品牌,这些品牌在乡镇的销售情况相当理想,所以分销不成问题。但现在的主要问题是批发商拿货的难度越来越大,日化企业出于市场价格控制的考量,对于卖场和代理商的要求日益严格,导致原来的‘货源’不敢随便放货。”
此外,随着商超渠道的不断下沉,日化企业将触角直接伸至终端店也给予批发商沉重打击。有店主向记者抱怨原来几十万的客户全部被日化企业或代理商直接“夺走”,自己手中的大客户越来越少。
外贸沉寂
日化产品外贸业务一向是国际商贸城的重要分销渠道,主要出口至非洲、中东等地。近几年的金融海啸和人民币升值使得外贸业务本就艰难,但2011年动荡的国际环境更是使其雪上加霜。
据了解,目前外贸业务的日化产品主要特点即“低价”,以指甲油等彩妆产品为主,其他日化产品为辅,在国内几毛钱的产品出口后可定价几元甚至数十元。如此悬殊的差价吸引了众多中间商。
但今年国际形势使得众多中间商开始放弃这一分销途径,义乌杜超日化有限公司董事长杜天良告诉记者,“2011年初开始,北非和中东地区国家接连发生政权更迭现象,而这些政治事件无疑也对义乌的出口造成了不小影响,动荡国家日化需求的不确定性和商贸的安全性促使中间商逐渐放弃这些地区业务,而这些地区正是义乌外贸的主要出口地区。”
外贸形势的不可逆转也促使国际商贸城中以外贸作为主体业务的企业逐渐开始转向国内,“尽管国内流通市场在不断萎缩,但相对于目前的外贸形势仍然较好,以杜超日化的流通业务为例,2011年销售额相比2010年仍有着1000万元的增长,增速达10%”,杜天良如此评价如今外贸和内销的区别。
逐鹿线上
国际商贸城的门可罗雀不仅是因为近几年流通渠道的衰弱,电子商务渠道的兴起也是重要因素,而这一渠道也成为近几年来国际商贸城的主要经营方向。乐诗日化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到,早在2006年左右国际商贸城就逐渐向电子商务经营转变,如今电子商务渠道甚至已取代传统终端打货成为其主要业务。“几年的生意累积不少客户,彼此之间都十分信任,网络和电话成为主要沟通方式,而一些新客户也可以通过网络对多家店铺进行比较确定合作对象,这种方式极大节约了批发商和终端的沟通成本。”
为此,乐诗日化特意设置四个电话和网络客服岗位。
如今在义乌国际商贸城,像乐诗日化这样主打电子商务的经营方式已成新宠。调查显示,目前义乌小商品市场官方网站——“中国小商品城网”的注册商户已达3.35万户,其中30.54%商户网络订单成交额占总成交额30%-50%。
另据义乌市商务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已有超过40%的义乌市场经营户开展了电子商务业务。义乌市2011年的快递发件量超过1.2亿单,居全国第10位,在县级市中名列前茅。初步估算,去年义乌市电子商务交易额已达数百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