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04-30
  • 阅读量:3849
  • 来源|化妆品财经在线CBO独家www.cbo.cn
  • 作者|李宇

    巴斯夫、帝斯曼、陶氏化学、科莱恩、瓦克、赢创等跨国企业近几年纷纷加大在中国地区产能增加的投资力度。据不完全统计,巴斯夫总投资达到5500万欧元(约合4.5亿元人民币)的亚太创新园将在上海建成, 帝斯曼在华建成科技中心,科莱恩与天津渤海化工实业公司共同投资1.2亿元人民币在天津兴建渤海精细化工产业园,赢创在上海建立的有机特种化学品生产工厂也正式开土动工……
 
    2008年,全球化工行业受到全球金融危机重创后不断萎缩,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内,仍在延续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化工行业基本处于萎缩状态,而跨国原料公司在世界范围内亦展开数以万计的企业人员调整。但在中国市场这些跨国巨头却纷纷放弃裁员反而正展开着一轮“圈地”竞赛。
 
    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市场

    近几年,中国市场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人民币升值、通胀压力增大,人力成本和原料价格的不断上涨导致中国制造已不再廉价。有经济学家更是直接算账:考虑美国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与薪资待遇因素,目前中国仅比美国部分州的人力成本低30%。由于工资在总成本中约占20%~30%,在考虑库存和运输之前,中国制造只比美国制造“便宜”10%~15%。
 
    据悉,部分跨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化妆品原料基本由国外(如美国、欧洲等地)生产后运至中国销售,但如此缓慢的输运过程和巨大的物流成本随着中国市场需求量的变化也不再适应市场趋势。有跨国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本土化生产肯定是最适合市场的操作方式,目前中国最具吸引力的不再是低成本优势,而是市场吸引。鉴于目前人力成本和土地成本的上涨,原本的成本优势已经荡然无存。有国际咨询公司建议迁址,但公司仍然做出继续投资的决定,主要考量因素是中国市场的增量和增速,尽管目前美国和日本日化市场的增量也十分庞大,但其增速与中国市场10%的增幅相距甚远,未来五年全球市场化妆品增量的25%甚至更多将来自中国市场的贡献,而新基地的投产也是为了争夺新增市场”。
 
    未来十年市场仍将高速增长

     上述人士的看法在帝斯曼(中国)有限公司也得到印证。帝斯曼2010年提出的五年规划显示:帝斯曼寄予2015年在高增长经济体市场实现的销售额占销售总额比例从32%增长至近50%,中国销售额实现翻番,总额超过30亿美元(约合189亿元人民币),其中创新产品销售额占比将从2010年12%提至20%。
 
    帝斯曼(中国)有限公司营养产品部个人护理品原料经理刘建中告诉记者,“帝斯曼以前在中国市场的重点在维生素和防晒剂领域,而未来将更多地涉及活性物(即功能性产品如抗皱、抗衰老、美白等)和聚合物领域。这种转变是基于中国在全球市场日益凸显的重要性和公司自身的调整。中国日化市场在未来十年之内都会保持目前的增长势头,中西部的发展会带来更大的消费力,其中洗涤产品发展速度放缓,但护肤品和彩妆的速度将丝毫不受影响。”
 
    一家与宝洁、联合利华皆有合作关系的原料公司负责人也对记者表示,从目前宝洁、联合利华得到的反馈是,中国日化市场仍将保持高速发展势头。但高速发展下原料企业间的马太效应或将逐步显现。
 
    随着化妆品市场的成熟,消费者和成品商对于原料的技术要求日益增高,刘建中表示,“这对专注于原料技术研发的跨国企业而言有很大的竞争优势,他们有更多机会去推销更有价值的产品和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而非仅仅提供基础原料产品,如目前基础的防晒产品,原料可能都会引起产生自由基等负面效果,而在基础防晒剂中加入某些活性成份则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完美的使用效果。”
 
    概念驱动现象将弱化

    在某种程度而言,化妆品市场是概念驱动的市场,而市场上“有机”、“无添加”、“天然”、“无色素”等概念更是层出不穷,而产业链上游的原料商对于各种功能性原料的推荐亦不遗余力。
 
    对此,德之馨(上海)有限公司大中华区化妆品原料部销售及市场总监梅鹤祥却并不认同,他表示“当然,原料商一直致力于功能性产品的开发,因为对于成品商而言,要吸引消费者就必须拿出概念作为宣传手段,使消费者对产品有消费欲望,但只有产品满足了消费者诉求,才能产生二次购买行为,也就是说,技术才是最终的决定因素。”
 
    在梅鹤祥看来,目前市场上很多品牌的宣传并不合理。“比如上海家化旗下六神花露水拥有快速止痒的效果,其中就必须包含驱蚊、止痒、快速吸收等多方面的技术内容,不仅仅只是概念宣称。但一些品牌并非如上海家化一样有着技术支持,只是单纯地炒作概念,吸引消费者购买。随着国家监管制度的逐步完善,相信未来概念为王的现象将会逐步弱化,而企业的概念宣称也将会依据一定的标准而非自己标榜。”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