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05-21
  • 阅读量:5730
  • 来源|化妆品财经在线CBO独家www.cbo.cn
  • 作者|赵竞

    在上个世纪早期,演员们就懂得使用食用油来卸妆,而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瓶卸妆油则于1960年诞生于一位好莱坞的日本籍化妆师植村秀之手。
      
    时光荏苒,半个世纪后,在彩妆产业蓬勃发展的中国化妆品市场,从品牌方到零售商,从彩妆师到消费者,都在面对着一个问题:如果说在汉方美肤领域,我们尚且还有佰草集出头,那么在卸妆油市场,是否有真正意义上的口碑品牌?

    国产便携装卸妆油“叫好不叫座”       

    DHC蝶翠诗今年初推出了120ml的便携装卸妆油,相较以往200ml的大包装,这款“轻装上阵”的卸妆油一经面世,就取得了较好的市场反响。
     
    成都阿幸彩妆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幸代英对小容量卸妆油的热卖并不意外, “我经常乘坐飞机,受机场安检规定所限,卸妆油只能携带100ml以内”。据阿幸彩妆的统计,120ml以内的卸妆油占到公司旗下品牌卸妆油销量的绝大部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卸妆油是彩妆系列中比较弱势的品类。“国内虽然基本上所有的彩妆品牌都有卸妆产品,但是大多表现平平。”在容量上得到了消费者肯定的小包装卸妆油,也因为受品牌、价格、使用效果等多重因素所限,大多“叫好不叫座”。
      
    绵阳完美化妆品店店主邓晓琳告诉记者,小包装的卸妆油虽然好卖,“但是重复购买率一直不高”。幸代英提起卸妆油市场,也表示这是她的一块“心病”。从事彩妆行业十几年的她,十分看重卸妆产品的作用,但是“市场上始终缺少一款让消费者完全满意的卸妆产品”。
      
   谈及便携装卸妆产品“叫好不叫座”的原因,幸代英直指“产品使用效果”这一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最重要的因素。
      
    幸代英表示,厂家卖点炒作过头、产品研发力度不足和产品优势反馈不畅造成了彩妆品牌的卸妆产品面市之初赢得“叫好声”一片,经过半年到一年的市场检验,却纷纷不“叫座”。

    引导消费者就是培养大市场

     DHC作为日本通信销售第一品牌,受通信销售模式所限,在产品推广时采用了“派发试用装”并迅速打开市场,提高了知名度。稍加留意不难发现,DHC在派发“试用装”时总少不了发一袋3克装的卸妆油小样。
      
    虽然派发试用装卸妆油的效果如何尚无明确数据予以佐证,但DHC深层卸妆油却成功的在中国消费者心中树立起“专业、天然”的品牌形象。
      
    从DHC深层卸妆油的成功推广中可以发现,该品牌在有意无意地对消费者进行产品引导,帮助参与试用的消费者树立起“使用彩妆就应该搭配使用卸妆油”的理念。
      
    幸代英对卸妆油的“市场培育”感受深刻。她告诉记者,在使用彩妆产品的消费者中,对卸妆意识不强的顾客不在少数,“很多人觉得用洗面奶就可以洗干净彩妆,卸妆环节多此一举。”
     
   幸代英站在代理商的角度分析卸妆油的市场培育,她告诉记者,代理商作为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加强卸妆产品市场宣传,细化产品知识培训对促进卸妆油进一步贴近终端消费者有着重要意义。“我们需要给终端销售培养信心,只有他们意识到卸妆的重要性,才会把这个信念传递给消费者,让消费者也认可接受。”
     
    面对刚刚树立起化妆习惯的新一代消费者,因势利导地培养其卸妆习惯,对于彩妆产品后续销售、进一步扩大市场、树立品牌形象等都有着正面效应。从这个意义上讲,由代理商、零售终端等联合起来培育卸妆油市场,其重要性与DHC“派发试用装”之举,并无二致。

    卸妆油领域呼唤“谁与争锋”

    虽然卸妆产品种类繁多,品牌也不胜枚举。但是在前景广阔的卸妆油市场上,“品质是生命”应该成为所有品牌商的共识。
      
    幸代英谈及国内彩妆品牌旗下的卸妆产品,并未向记者举出一个成功的卸妆油产品案例。其意或可理解为在这位代理商眼中,国产品牌卸妆油的品质之路任重而道远。
      
   在制约卸妆油市场发展的两大要素“市场不理解”与“技术待升级”中,市场培育已经被以阿幸彩妆为代表的代理商和越来越多的化妆品专营店所重视,在“技术升级”这一层面,则亟待厂家的加倍重视。
      
    如果说卡姿兰在“快时尚”的道路上能独闯一片天地,巧迪尚惠在“只耀你美”的口号下赢得了顾客首肯,玛丽黛佳在“艺术与创新”的理念中扛起了品牌建设的大旗,幸代英那句“优质厂家完全有能力做出高品质的卸妆产品”,当作为对卸妆油领域“谁与争锋”的殷切呼唤。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