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11-05
  • 阅读量:3667
  • 来源|化妆品财经在线独家www.cbo.cn
  • 作者|肖蓉

在现代通路较为发达的苏州市,大润发的密集程度已经逼近全国首位。商业的发展,直供渠道的下沉,使得代理商对于非直供渠道的争夺尤为激烈。与此同时,厂家对于销售业绩的预期也逐年膨胀,为了进一步渗透市场,厂家甚至会在同一市场启用多名代理商。而这些代理商在逼仄的渠道中难免产生摩擦。

 市场细分 代理商渠道内巷战

 “苏州有十几家大润发,它们已经渗透到乡镇市场。这几年,苏州市场最大的变化就是大卖场不断进驻、下沉。”苏州百润洗涤化妆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贺淑英如此描述当地市场,但商业零售终端的迅速发展,并没有让从事了十年日化代理生意的贺淑英感到欣喜。“这几年知名品牌也纷纷收回了KA渠道的代理权,由此我们损失了20%—30%的市场份额。”

 重压之下,贺淑英不得不加强开拓中小网点。“现在我们开始争取更多的B、C、D类门店,并在乡镇市场设立了两家分公司,配备专门的人员和车辆,渗透低线市场。”贺淑英告诉记者,设立分公司后,销售成本上升导致其代理利润同比萎缩了约2个百分点,但销售增速反而放缓。

 与此同时,苏州某日化代理公司总经理张君(化名)与厂家的合作出现了摩擦。“本来我是上海家化苏州地区唯一的代理商,但是去年厂家与我重新拟定代理合同,年任务额增长到300万元,同比增幅将近200%,这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承受能力。”张君告诉记者,随着大卖场的下沉,她的客户销售能力逐年下降,厂家突然施压,原有渠道已然不能消化。但培养了多年的一线品牌又不能丢弃,张君只能退而求其次,放弃唯一代理权,目标销售增幅也降低至其能够承受的15%。

 由此,上海家化去年在苏州同时签订了两家代理商。另一家新代理商就是资金实力更为雄厚,渠道资源也更为丰富的苏州百润。但是,由于厂家渠道策略的转变,两家代理商在零售渠道上几乎产生了正面冲突。

 渠道争夺 价格战重挫代理商

 “在苏州,一般代理商能达到30%—40%的市场覆盖率已实属不易。”张君介绍,近年,一线品牌越来越趋于细分市场,成熟的KA渠道采取直控,零散的区域渠道也希望完全渗透,挖掘销售潜力。因此,云南白药、上海家化、联合利华、雕牌等众多品牌在苏州区域均由两家甚至更多代理商运作市场。

 然而,由某些企业并没有严格按照渠道或片区来划分代理权限,而是让代理商各自为阵,由于同一区域代理商的渠道重合难免产生渠道冲突。出现这种摩擦的时候,主要依赖于代理商的客情关系亲疏来争取客户。这也使得代理商在与终端的谈判中不断让步,不断增加额外支持,降低供货价格。

 对此,张君感到很无奈。“我们的品牌和销售模式都已经很成熟。如果有新开超市,以往都是直接打包进场,不需要再支出入场费或者陈列费,但是现在由于其他经销商的竞争,超市开始要求各种费用。”代理商的利润被压缩的同时,终端客户也对额外费用产生了依赖。

 “家化这种品牌以前是不需要进场费或者堆码费的,但是经过激烈的客户争夺战,现在门店都要收取这些费用了。单店单品牌进场费一般为四五百元,堆码也是两三百元一个。”张君透露,夏季厂家支持每家门店的陈列费约为700元,而现在代理商还要额外承担每家门店两百多元的费用。

 贺淑英也表示,同一市场多个代理商,使得逼仄的中小渠道市场陷入混乱的价格战,不利于品牌的市场管控。“面对激烈的竞争,我们可以通过组合拳争取到更多的客户,某些品牌由于价格战而损失的利润,我们在其他品牌或者渠道上可以得到弥补。但是我们并不希望看到同一区域有多个代理,这样对大家都没有好处。我们也期待更规范的市场,通过代理商的服务来帮助品牌成长。”

 张君认为,价格战伤害了代理商对于品牌的感情,也会影响代理商对企业的忠诚,而且恶性竞争的成本终究会转嫁到厂家身上。“理想的状态是参考宝洁的做法,在一个区域设立总代理,下属设立多个分销商,这样层层渗透,市场更加规范,代理商对于品牌也会更加忠诚。”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