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11-30
  • 阅读量:833
  • 来源|
  • 作者|李娜

     自古至今,有关“鸡口牛后”的选择都让人莫衷一是。事实上,化妆品店选址不是我们选择开在哪儿,而是条件允许开在哪儿。从消费能力和人口数量上而言,一线城市的地利及人文优势有目共睹,但从业态丰富程度上和消费者的渠道认知上,一线城市专营店渠道的尴尬却又如“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
      纵观市场环境,百货、商超猛于虎,消费者品牌意识强,理性得“近乎残忍”。对于专营店来说,中心城区无容身之所,城乡结合部竞争激烈,渠道认知不够,位于百货、商超等业态之后的一线城市专营店,生存状况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中心城区市场占比不足10%  城乡结合部成开店“香饽饽”
      对于品牌来说,专营店是进驻一线城市操作性很强的一类渠道。据了解,京津地区百货业态竞争惨烈,燕莎、王府井、西单等老牌商场早已是国际品牌的天下,“三欧”甚至已经退居三线。而各大新型百货店虽然进驻门槛不高,但品牌沉淀和整体发展需要时间,且多在非中心区域。物美、新客隆、超市发等仅在洗涤上占据优势,局限性大。对于国内品牌而言,百货和商超都不好进,进去了也不好活。如此市场条件下,国内品牌想要进驻一线市场打出知名度,首选专营店渠道。
      然而,就专营店渠道本身的生存环境看,在一线市场备受渠道挤压,可谓夹缝求生,举步维艰。在北京,除“亿莎“、“娇兰佳人”、“冰皙一族”尚在中心城区占有一席之地外,其余的化妆品专营店大多被挤到了五环以外,大多分布在郊区及县城,而天津除了丝芙兰、莎莎、屈臣氏、娇兰佳人和亿莎,本土的化妆品店几乎全部位于远郊地区。
      纵观整个北京市,大大小小的专营店加起来不超过2000家,而这其中位于中心城区约有400家,郊区约1600家。冰皙一族化妆品连锁店总经理范效卫告诉CBO记者:“北京中心城区的化妆品专营店营业面积超过60平米的不超过30家”。说起专营店渠道在整个北京市的市场份额,北京美加美化妆品中心总经理丁金文感慨良多:“占不到10%,我估计最多6%”。而天津地区分布在中心城区的专营店则更少,只有国际流通香水名品。
      由河南人开的120多家“红妆”化妆品店见缝扎针,散落在北京各大郊区,“炫酷女生”和“流行风”也在北京郊区积攒了不少实力。“美加美化妆品连锁店”则在丰台区、平谷区、通州区、顺义区、大兴区开了13家直营店50多家加盟店。昌平的巴拿巴、再东升(直营6家,加盟10多家)、通州的“唐氏易美”11家小店在当地影响力也较大。此外,北京良乡镇的“名妆国际”、怀柔的“海翔”、房山的“苹果红了”、平谷的“丽人日化”、“东方日化”这些门店虽然数量不多,但发展迅猛、不容小觑。相对来说,天津大港油田及油田地区佰味女人成区域霸主,美之源化妆品、世明化妆品等小店生存环境堪忧。
      “人口往郊区扩,压力向外走” 开店成本依旧是硬伤
      在复杂的竞争环境和巨大的业态压力之下,一线市场专营店生存的伸缩性和对政策敏感性都提高很多,而且,专营店渠道灵活性的优势在一线市场更鲜明地体现出来。“对政策的反应速度快,学习能力强,是一线城市专营店最大的特点。”范效卫表示。
      在销售额上,本土化妆品专营店较之三四线城市并没有什么优势,相反却承担着高额的租金和人力成本。若不是差异化经营和品牌力积淀,在高保险、高工资和高房租的商业中心,一般的化妆品店很难承担。据悉,娇兰佳人和美臣默契地错开经营,避免死磕,冰皙一族另辟蹊径独占商场mall区,“其他人开店根本进不来”范效卫这样评价北京市场。
      范效卫称,北京中心城区化妆品店店员月薪底薪在2500元以上,加上提成和奖金,到手在7000-8000元是员工基本生活的保障。“工资发高了,老板受不了,你发得太少,员工活不了”。据透露,冰皙一族今年一年内调整了两次工资,员工工资30%的上涨,而同时租金成本也在成倍翻。
      以北京美加美为例,北京平谷地区一个100平米的门店,去年租金还是7万元,今年直接上涨到16万,而双安地区冰皙一族化妆品店租金高达95万元/年,而在北京普通的街铺店,60-100平米的门店,年租金也在20至30万元之间。
      中心城区房租和人员压力大,消费者品牌意识强烈,渠道劣势明显,而远郊租金便宜,消费人群稳定,竞争环境类似三线县城,又有地铁直达中心城区。因而,此1600家化妆品都分布在郊区,而近几年,“人口往外扩,压力向外走”使得郊区门店的房租和人员工资水涨船高。
城区压力向郊区扩散直接带来了郊区的消费上涨和成本猛增。
      而郊区代表门店美加美丁金文则表示:郊区租金压力大,120平米的门店去年还是一年7万元,今年年租增至16万元。不得已,丁金文在房山某乡镇租了一块地皮30年,自建两层楼,解决员工住宿问题,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部分开支。丁金文透露:“美加美年销售额增幅30%,但员工工资和房租上涨增幅均超过30%”,而天津大港地区多数化妆品店为节省电费,白天舍不得开灯。
      盈利能力有限 优化重整迫在眉睫
      五六年前,在郊区开店,还可以钻大超市的空当,如今在郊区开店不动点脑筋,很难立足。如此看来,除了披了一层一线城市的华丽外衣,一线城市专营店这一“牛后”,如此走下去似乎只有死路一条,难怪古人云“宁为鸡口毋为牛后”。
      在盈利能力上,市区内,冰皙一族好的店月销80万元,差的店月销15万元。郊区以美加美为例,其日销平均在3000元左右,而天津佰味女人好的门店日销约8000元,这与三线城市日销过20000元比起来,一线城市化妆品店过的并不“幸福”。销售额不占优势,毛利更是惨不忍睹,范效卫称自己的毛利在40%-45%,好在可以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转。这与其他三线城市比起来,也无幸福感可言。
      “经过几年的发展,郊区店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有一定规模,但形象上跟不上,品牌力不强,我打算把平谷店打造成美加美的旗舰店。”美加美丁金文这样计划。据了解,郊区店目前普遍面临优化重整,名妆国际之前也开了5家店,但经过整合之后,砍掉2家,目前仅剩3家。天津大港地区佰味女人在最多的时候也曾开到9家店,但陆续关掉5家店,目前直营店仅存4家,并逐渐将重心偏向郊区百货。
      此外,郊区店在自身建设上存在一些局限,比如流通品牌的采购占到流动资金比例高达50%以上,物料支持又少,形成恶性循环。其次,这些门店想往上走,“农村包围城市”难度较大,尤其是在店长的培训上,需要外聘专门的培训人员加强团队建设。丁金文认为,去好的门店卧底学习,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再次,这些门店普遍面临资金方面的压力,缺少资本运作的观念和经验,一般是赚多少投多少,丁金文认为:“风投和贷款风险太大,一个人慢慢做,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比较认同控股和合股的方式。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