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于1994年的桂林市华荣自选商店有限责任公司,是第一家把开放式柜台经营模式引进桂林,现在它依然保留着“自选”的名字。在桂林市5000余家便利店中,华荣自选109家分店的数字仍然显得单薄。
舍大取小
每年七八月份,华容超市有15%至20%的销售提升,但此时大型卖场则处于销售淡季。华荣自选商店有限责任公司经理廖琨告诉记者,桂林以旅游为主要经济来源,人均消费处于中等水平,且流动性大,夏季正逢旅游旺季,便利超市成为旅游人群即时消费的首选。在桂林,桂林百货大楼、微笑堂是购物中心,惠之林、美之林日化专卖店平分化妆品市场,华荣自选则定位于以食品等快消品为主的小型便利店。
作为对大型百货卖场的补充,华荣自选首先减少了中型标准超市的门店数量,着重发展小型便利店。廖琨告诉记者,华荣自选定位于不愿意走远、急需购买的消费者,因此门店遍布街头巷尾,并保证24小时营业。以知名便利连锁7-11为模版,华荣自选以时尚食品品牌为主;限于门店面积,只陈列小包装的即时性日化产品,店内日化用品的比重由原有的30%降到10%。
便利店不仅在饮料、烟酒等商品的销售强于大卖场,便民服务更是大型卖场很难做到的。华荣自选从五年前开始做话费充值,当时一个月有七八万元的营业额,现在一个月可达到七八百万元。近几年华荣自选还增加了缴纳水电费、EMS邮寄等便民服务。转型后的华荣自选,表面看来经营方向更为单一了,但廖琨却对公司未来发展表示十分自信:“必须取舍,在市场细分的时代,不做选择就会迷失方向。”
学以致用
近年来,南城百货、人人乐、沃尔玛等大型卖场在桂林的发展如日中天,不愿意束手就擒的华荣走出广西,不断向各大知名便利超市以及管理机构学习。
2003年,华荣自选引进信息化管理系统,将公司各个运作程序和数据加以统筹。廖琨称,管理者能网上清楚地掌握各店货物情况,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30家店,每周配货四次,每店十个条码,就是1200个条码,现在有100家分店,就有4000个条码。数据在不断增加,但管理者一直是八个人。这样的模式可以复制,新开门店能够马上正常运转,华荣自选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将分店发展到200家。
同时,华荣自选的管理层会参加很多行业培训,包括人力资源管理、门店现场操作管理等内容。廖琨表示,好的培训就要落地生根。华荣有自己品牌的月饼,从前年的4000盒销量到2012年的20000盒,提升400%。怎样做到呢?换购策略。购买月饼满198元加1元可换购一件牛奶,199加1元钱换购一瓶售价88元的红酒。月饼打七折也能销售,但这样会伤害团购客户。作为零售终端,换一种方式让利,同时维护了产品的价格体系。2012年月饼销售一空,利润比上年提升了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