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04-03
  • 阅读量:1233
  • 来源|化妆品财经在线CBO独家www.cbo.cn
  • 作者|李璐

    “蒂花之秀出护肤品。”是的,你没听错。虽然没有霸王去卖凉茶那么“惊世骇俗”,但本土洗护品牌转战护肤市场,还不改品牌名,也让业界大跌眼镜。近日,CBO记者从广东名臣化妆品有限公司处获悉,名臣旗下洗护品牌蒂花之秀2013年将重点发展护肤市场,并宣称拿出品牌30%的营销费用做地面推广。

    分系列双线操作 杀向护肤领域

    在蒂花之秀口中,选择杀向护肤并非因为洗护市场业绩不佳。据广东名臣化妆品有限公司市场总监王旺林介绍,2012年蒂花之秀同比增速依然在10个点以上。而且从今年年初的情况看,2013年业绩增速保持在10%以上的可能性很大。“护肤市场虽然竞争很激烈,但相较洗护市场,机会确实要多一些。”

    据悉,前两年蒂花之秀已推出护肤产品,只是没主推,直到2012下半年,公司才决定将护肤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升级产品形象,分系列进驻商超渠道和专营店渠道,2014年还有为蒂花之秀护肤聘请代言人的计划。

    记者了解到,蒂花之秀护肤目前共两个系列——蚕丝植语、海洋珍珠,SKU约60个。蚕丝植语系列针对商超渠道,产品零售定价50—200元,海洋珍珠系列则针对专营店渠道,产品零售定价50—100元。

 

    王旺林介绍,目前护肤占比蒂花之秀品牌业绩并不大,约10个点。就品牌布局看,专营店占比40%,商超比重稍大占比60%。“我们已经和人人乐达成合作,本土的区域性连锁超市也已全面入驻,今年正在同家乐福、大润发、沃尔玛洽谈入驻事宜。”

    护肤之外,蒂花之秀也不放弃对洗护产品的推广支持。从2012年聘请林心如做代言人到2013年先后推出面向高端市场的八植系列和主打乡镇的倍效系列,一直力图突破。“未来蒂花之秀的发展方向还要看洗护和护肤两块业务的具体市场表现,说不准蒂花之秀能从高端洗护中杀出来呢”,王旺林表示。

    人员投入与终端产出不和谐 陷入“死循环”

    盘点国内日化市场,虽然同品牌跨领域操作成功的案例不多,但是中国的市场充满机会,只要产品品质还不错,总有机会站出来。

    “蒂花之秀从洗护转向护肤,我认为还是有机会的,关键要看执行。只要蒂花之秀的产品定位清晰、品质不错、通路上没问题,再加上一定的广告投入,前景是有的”, 阳狮广告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正华认为,如果蒂花之秀的定价是300—500元,那么品牌名可能需要考虑更换,但50—200元的定价还是比较平价的,不更换品牌名,消费者也能接受。

    业内人士认为,蒂花之秀转做护肤具有一定的优势。蒂花之秀10多年积累的知名度,加上渠道基础和代理群体,这都是品牌入市的优势。然而,蒂花之秀的短板同样突出,作为流通品牌,促销团队实力远远比不上传统终端品牌。

    “公司没有售后团队,全靠代理商来推”,山东淄博鼎壹百货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文宽告诉CBO记者,目前蒂花之秀的“量”根本无法支撑团队运作,“我这边蒂花之秀护肤半年多的回款20多万,一个业务员都养不活”。

    而“量”上不去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人员支持。蒂花之秀似乎陷入了一个“死循环”。“我现在很纠结,蒂花之秀的僵局很难打开,没人做不起来‘量’,但是一年30万的‘量’又养不活人”,邯郸市英姿彩化妆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焦治国表示,一个品牌最基本的团队至少需要1个业务员加2个美导,这就要求品牌的出货量至少200万,蒂花之秀目前还达不到。

    至于蒂花之秀想要“破局”,徐文宽和焦治国一致认为公司要加大团队建设,增加对终端的人员投入,“只有公司加大团队投入,我们代理商才有信心也加强人员支持。”

    价值感差距太大 难成下一个“玉兰油”?

    实际上,蒂花之秀杀向护肤市场这步棋在大部分业内人士看来有些冒险,跨领域操作对于品牌方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特别是产品的研发生产、渠道通路的建设、管理团队这三方面都有与洗护品牌截然不同的要求。

    “不换品牌名,跨领域操作相对而言是很有难度的,现在要说成功的就只有一个玉兰油”, 上海悦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白云虎告诉CBO记者,玉兰油在中国的成功有其机遇性,90年代国内护肤、洗护各个领域的竞争几乎为零,而且玉兰油从护肤转向洗护相对要比蒂花之秀从洗护转护肤要容易些。

    洗护同护肤领域不同,要求也不一样,“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渠道、管理团队等方面洗护和护肤完全不一样,蒂花之秀是否做好了这方面的准备?”质疑之外,白云虎还强调,蒂花之秀护肤在专营店渠道相比其他国产品牌并无太大优势,要进驻很困难。商超卖场目前的现状又不适合本土品牌生存。“我个人认为,蒂花之秀在护肤上的机会不大。聚焦洗护,深耕洗护市场,蒂花之秀才有出路”

    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对此观点表示认同,洗护产品和护肤产品的价值感不一样,护肤产品的价值感比洗化产品高太多,玉兰油由高向低过渡,消费者会买账。但是,蒂花之秀从低往高走,前景却不明朗。“蒂花之秀这步棋稀释了品牌力,聚焦不够,不看好。”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