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由于地理位置所致,相对于全国诸多市场,山西化妆品市场如同古代处在深闺的女子,保守而又随遇而安。“山西市场缺乏竞争”的论断时常被当地代理商和专营店提及。
事实上,这种缺乏竞争的局面也导致山西各地的化妆品专营店都只固守在某个区域,并没有跨区开店的欲望,“靠天吃饭”、“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经商态度成为山西化妆品专营店市场最为常见的状态。显然,在当下房租高企、人员工资等各项成本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山西专营店市场迫切需要一场变革。目前的山西专营店市场,如同一群沙丁鱼,而它最需要的或许正是一条鲶鱼。
代理商:守株待兔,缺乏竞争意识
记者走访山西市场时发现,手握优质品牌资源的代理商面对当地专营店时,并不算强势,因为他们手中不仅有一两个相对优质的品牌资源,还有一连串不知名的三四线品牌。
山西欢颜化妆品公司总经理冯晓萍认为,山西化妆品市场缺乏竞争氛围,代理商往往固守已有市场,接新品牌的积极性不高。同时,较为成熟的终端品牌已被“瓜分殆尽”,对于市场表现不佳的品牌,代理商出于对市场业绩的顾虑,其代理权往往可以转手七八次。反观其他区域市场,无论大牌小牌,货到地头活,不乏有魄力的代理商重新整顿市场,创造代理品牌“第二春”的经典案例。山西代理商在这点上的“保守”,更多是“守旧”观念所致。
“除了代理商竞争意识不强外,山西市场本身就比较畸形。”太原新悦美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利忠一针见血地指出,山西市场地区代理被过度分割,某品牌的地区代理竟然有十家之多。地区代理的饱和,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代理商运营品牌时“守株待兔”。
为了固守现有代理市场的份额,当地代理商往往对接新品牌犹豫再三。而同行之间沟通的匮乏,也使得市场信息交流遇阻,有代理商比喻说,“闭门造车”让代理商往往只了解某个品牌市场表现的好与坏,却不知其背后的原因。长此以往,代理商接新品牌时失去了对市场信息的掌控,对自身而言也形成了掣肘。
专营店:“靠天吃饭”,无意变革
在山西市场, KA卖场强势“垄断”已经成为共识。据了解,山西各地均有强势KA系统入驻,且早已形成一定规模,如太原的美特好、榆次的田森、介休的家家利在当地日化市场均具有强大号召力。王利忠告诉记者,不论是省会城市还是县级市场,KA卖场都在化妆品市场占据绝对垄断地位。这直接造成山西专营店无法快速发展,在山西专营店市场,尚无一家覆盖全省范围的专营店连锁。
与代理商层面普遍认为的竞争缺位截然相反,山西当地专营店店主对于终端市场竞争的认识却各有不同。而绝大多数专营店面对竞争时的表现却惊人地一致:“靠天吃饭”。
山西新高新化妆品咨询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潘江认为,山西有数千家化妆品专营店,市场竞争无疑十分激烈。以太原美特好超市为例,该超市两家门店只隔三站,留给专营店的市场空间本来就不多。再加上专营店市场准入门槛不高,当地专营店主面临的竞争并不少。
事实上,山西专营店的竞争更多是与自己的“战争”。
记者通过走访山西地级市场发现,山西专营店在店铺模式上往往表现得不尽如人意。在山西12个地区中,一家大型商超,一家在当地影响力较大的专营店,再加十几家夫妻店,构成了山西专营店区域市场的整体格局。冯晓萍认为,大多数专营店店主缺乏变革思想,久而久之,当地专营店普遍安于现状“靠天吃饭”,使得“山西至今都没有跨区域的强势连锁”。
太原龙生化妆品店总经理刘秀生认为,专营店面临市场竞争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在龙生系统看来,竞争并不来自于外部,更是自己与自己的“较量”。刘秀生介绍,龙生化妆品店的开店模式就是求大亦求全,通过规模化的店铺经营,加之名品低价策略,赢得了当地消费者口碑。
同样是山西的两家优质连锁店铺,新高新认同竞争激励,而龙生则不以为然。刘秀生认为,与其说这是外部环境所致,不如从自身内部找原因。山西专营店往往缺乏符合自身特点的经营模式,多为夫妻店,以打折促销为主要的活动方式。
记者在走访太原市场时了解到,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太原当地专营店数量减少了1/4。在不少代理商看来,这些倒下的专营店面临的共同问题就是缺乏抵御风险的能力。
在KA渠道长期处于强势地位的背景下,山西专营店主往往“靠天吃饭”。生意不好时宁肯“守株待兔”,也鲜有考虑改变经营现状者。长此以往,营业额的日渐下降和店铺租金的不断上涨,必然导致专营店陷入窘境。
王利忠分析说,山西专营店市场应当逐步建立竞争机制,代理商层面要树立发展长线品牌的意识,专营店主也不该继续“靠天吃饭”,应当谋求自身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