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07-24
  • 阅读量:2667
  • 来源|化妆品财经在线CBO独家www.cbo.cn
  • 作者|李璐

   ——雪浓莎品牌市场开拓的烦恼

    CBO网讯(记者 李璐)最近,于汇群心里有点烦,甚至有点焦躁。作为雪浓莎的掌舵人,近两年品牌的发展速度和市场表现不让人满意。6年时间,100多家商场直营专柜、200多家商场加盟柜、500多家专营店网点,占领的“地盘”确实有点少。想要转战电商另寻出路,却因为天津的人才局限性,2年时间都没招到团队,至今还未启动线上业务。

更让于汇群头疼的是,专营店渠道的推进遇到了一些问题。

   

       奖励不奏效 美导成香薰护肤品最大推广阻力

“香薰牌子下店就死,阻碍不了无形的力量”,谈及雪浓莎在日化专营店渠道的表现,于汇群很是无奈。于汇群告诉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通过近几年市场运作发现,雪浓莎每进驻10家专营店,至少有3家要“死掉”。开拓网点,特别是适合香薰精油类护肤品的网点困难度并不低,这30%的死亡率让于汇群不得不去深究。调查后,却发现这背后的原因让人有些哭笑不得。

作为新兴事物,无论是消费者还是销售者,接受起来确实都有一定难度。但让于汇群没想到的是,消费者接受香薰精油了,市场概念也差不多炒作到位了。作为销售者——专营店的美导们却中途掉了链子,“不会卖,也讲不出来个所以然。”

这一切并非雪浓莎的培训系统出了问题。据介绍,雪浓莎每开拓一个新网点,都会对新开门店员工进行3天的密集培训,包括品类知识、品牌介绍、销售技巧等。开柜当日还会派美导过去做“现场示范”,并在3个月后会帮助门店做一场促销,也有公司美导协助。

“培训到实战,一样不落,就是希望能让专营店的美导尽快上手,却事与愿违”,于汇群没想到人为的阻力会那么大,“精油香薰类的产品知识很繁琐,很多美导并不愿意背那么多东西。如果碰到资深消费者,初级美导甚至还会露怯,下意识的就不愿推我们家牌子。河南某家店,我们美导贴柜销售时,雪浓莎一天能卖9600元,我们人一走,一天就卖260元”,于汇群告诉化妆品财经在线的记者,这种美导在与不在销售额差距甚远的合作门店还有很多。

这让雪浓莎在专营店的销量上升变得困难。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扭转美导的惰性,于汇群想了多种办法,包括直接让利给美导,设立贴花奖。每卖出一瓶雪浓莎指定产品,美导凭借包装内的贴花可领取510元不等的奖励。甚至,卖雪浓莎的产品,美导的提成会比其他品牌高出几个点的提成。

但这些举措没能在门店内持续。于汇群向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解释,门店老板为了平衡各个品牌的利益,也为了保证员工内部的团结,这些举措都只能暂时性的实施很短的一段时间,然后便不了了之。

   

       “变相贴柜”联合店主设专职美导 下血本又遇阻碍

不得已,于汇群想出了个“笨”法子。

“为了争取门店老板的支持,我们让店老板自己在当地招人,专卖雪浓莎一个牌子。工资由我们支付,人也算我们公司的人。多了个人做事还不用给钱,这种方式大部分店老板都比较欢迎。”于汇群告诉记者,在天津招人统一发配到各个门店并不现实,不如让店老板在当地找,将招聘好的送到天津总部培训,然后经过雪浓莎各方面培训合格后再回到门店。“虽然麻烦点,但操作比较方便,算是变相的贴柜了。”

这样一来,雪浓莎“专职员工”无论是培训热情还是销售投入度都远远高出专营店的导购。据于汇群介绍,配有专职店员的门店销量同比、环比增长都十分明显。他认为,目前500多家专营店网点中设有这种专职店员的不到100家,还需逐步完善。

然而,即便如此,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

为了保证“专职员工”的忠诚度和热情,雪浓莎给予了比较高的提点。不料这却引发了门店员工的内部矛盾。“在同一个门店内共事,只负责一个品牌,工作更清闲,工资却高于其他导购,就引发了其他店员的不满,部分店老板就有了压力,进而就放弃了这种能够共赢的合作方式。”

除此之外,也有一些“专职员工”在任职的过程中慢慢变了性质。“我们给的工资高,导购的工作热情也高,再碰上人特别能干,店老板让她帮忙卖其他品牌也是有的,甚而就干脆挖角。”

面对这样的层出不穷的难题,如何破解美导终端对品牌的负影响,于汇群又陷入了新一轮思索。看来,雪浓莎的专营店之旅还得“磨”。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