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物业下的灵活经营
2013年,传统百货业销售越来越疲软,颓势不可阻挡:太平洋百货北京盈科店、五棵松店相继关门;日本零售巨头伊势丹百货先后关闭其在上海、济南、沈阳的门店;大洋百货无锡店因租约到期、租金上涨关门撤离市中心;百盛也先后关闭了四家在华店面……
《化妆品报》记者却在藁城信誉楼看到全然不同的火热气象:并非周末黄金时间,这里却人声鼎沸。藁城信誉楼化妆品部主管董会巧告诉本报记者,客单价1000元左右,这家单店的销售年增长在10%左右。
为何在百货业整体发展面临危机时,信誉楼依然保持良好的上升势头?
据了解,现在国内百货企业签署租赁的时间一般是10年,而回本期需要3至5年。合约到期时,百货往往又面临几倍,甚至十几倍的租金上涨压力,租金成本成为百货持续发展道路上一道难关。
而采取征地建楼战略的信誉楼,有十几家自营店自持物业,这意味着其拥有稳定而充足的现金流,没有巨大的租金成本压力,掌握了更多自主权,抗风险能力也更强。不仅能抵御供应商的政策影响,依据市场和自身经营情况及时调整商品结构,还能灵活掌控利润。
虽然资金链稳妥灵活,但信誉楼明确表示,将资金运用于百货发展,不上市,坚决禁止参与房产、股市、期货等一切风险投资。
“采营合一”模式让利于消费者
本报记者了解到,藁城信誉楼的日化区营业面积有三百多平方米,包含国内外品牌60多个,国内品牌诸如自然堂、百雀羚、相宜本草都设有专柜,国际品牌则以“三欧”为主。整个日化区品类齐全,除了品牌专柜,一旁还有新加入的小品类和男士专区。
“虽说是商场,但我们的订货模式和专卖店一样,自采自营,全部商品打款付货或现金结算。”董会巧说道,“而且信誉楼不吃政策,在能力范畴内订货。”这一方面大大降低了供应商的经营风险;另一方面也得到了供应商的信任,信誉楼能拿到比市面更低的进货价格。
虽说降低了成本,在销售价格上享有更多自主权,但信誉楼并未借此提升利润空间,反而因成本得到了控制,更多地让利于消费者。信誉楼服饰类商品加价率在20%至30%,远远低于一般商场的加倍加价,整个百货大部分商品的利润率控制在25%左右。长久下来,实实在在的“物美价廉”吸引了更多消费者,信誉楼的整体经营得以良性循环。
“内优外欢”博竞争
除了租金上涨使得百货的经营成本不断提高,电商的蓬勃发展,也对传统百货形成强烈冲击。四面楚歌之下,百货纷纷谋求转型。一站式服务的SHOPPING MALL模式已发展成熟;不少百货试水O2O模式,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进行营销。加上商超加速下沉,信誉楼这样的县级传统百货,势必会遇到更多障碍。
面对竞争与压力,董会巧表示,信誉楼也正在积极应对:一方面,石家庄信誉楼完善停车场、餐饮与超市等配套设施,以匹配大城市较大的人流量;另一方面,信誉楼在商品品牌的选择上也更符合大城市的消费水平,不少品牌都由高层亲自去洽谈。她还透露,信誉楼正在尝试系统操作,将同区域的多家百货进行资源整合,店与店之间的货品可互相借调。“这是我们进行品牌引进时的一大优势,能为我们争取到更多品牌。”目前,“三欧”品牌已与信誉楼签订协议,将为信誉楼的多家百货统一供货。
除了“信誉楼”这块金字招牌以及多店资源整合共享,服务与售后依然是信誉楼最大的优势——优化员工素质,让消费者欢愉购物。“因为商品的同质化越来越明显,在日后,吸引并保留顾客,还是要靠服务。”董会巧说。
如今,为了促进销售,企业通常以“底薪加提成”的形式支付员工工资,员工主要收入来自提成。这种方式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增加了产品的销量,但是也产生一些负面影响——美导不从顾客需求出发,盲目推荐高提成产品;另外,还导致产品销量分布不均。
而在信誉楼,所有员工拿的是固定工资,销量与工资完全不挂钩。公司从员工接待顾客的态度、为顾客试妆等专业技能、对品牌的了解程度等多方面进行考核。在县城,不少优秀美导的月工资达5000元,在当地属于高收入人群。
除了态度上“视客为友”,为顾客挑选合适的产品也是员工的重要职责。美导要真正站在顾客角度考虑问题,为顾客挑选对的而非贵的产品。即使顾客指定购买哪种产品,美导也会耐心为顾客讲解产品知识、分析产品是否适合顾客并帮助挑选。当顾客对产品有任何不满意而退货,员工都会对顾客真诚地道一声“对不起”,表示没有让顾客称心是因为自己没有当好参谋。
正如信誉楼人座右铭所述: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把愉快的心情处处撒播。员工做好每个工作环节,销售自然提升;而顾客购物开心,消费者自然纷至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