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03-17
  • 阅读量:1189
  • 来源|化妆品报
  • 作者|李宇

几年前,业内不少分析都觉得防晒品市场很快就能“火爆”;几年后,它却既未能赶上三大传统功能诉求(补水、美白、抗衰)滚雪球般的发展速度,又因特殊用途化妆品的监管压力而变得有些不温不火。根据知名消费品咨询公司Euromonitor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化妆品市场中防晒产品的占比仅为2%,而近几年的市场发展也未能完全扭转这一势头。

终端市场的防晒产品处境也略显尴尬。以麦德龙为例,泉州麦德龙洗化主管卢民权告诉《化妆品报》记者,泉州麦德龙系统内仅有妮维雅、欧莱雅、玉兰油、美加净等品牌有防晒产品陈列,SKU不超20个,近几年来防晒化妆品的销售变化不大。

尽管目前每年各大品牌的防晒产品相继更新换代,相应概念也推陈出新,然而在技术上却鲜有突破。

上海中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青矾向记者直言,近几年防晒产品技术几无进展,“中外防晒观念的差异导致中国防晒化妆品市场规模不及补水、美白领域,也少有原料商和品牌商愿意在这一领域进行大手笔研发投入。”

事实上,原料市场中不乏防晒原料身影。2012年底,亚什兰特种添加剂宣布向全球防晒护理产品制造商供应HydroSheer,而瓦克、陶氏化学、帝斯曼、赢创等跨国原料巨头也在中国市场推出多款防晒原料配方,但这些动作对于提升中国防晒化妆品市场并无太大帮助。

李青矾告诉记者:“我国的化妆品原料使用必须遵循现有目录进行,这导致部分国外最新防晒技术不能引入国内市场。而防晒在我国属于特殊用途化妆品监管范围,该品类申报要经过省级卫生部门与国家卫生部两级审批,必须走完整的申报程序,耗时较长,且申报的成功几率有限。此外,现在原料商推出的防晒原料与配方更多是针对配方在增效剂等方面的改动,暂难实现质的飞跃。”

在由防晒霜、防晒喷雾剂、防晒眼霜和防晒唇膏等组成的“防晒大家族”中,时下最为火热的当属防晒BB霜,其多效合一的复合防晒概念已成为防晒市场主流。某国内连锁超市负责人告诉记者,“相比近两年盛行的BB霜、CC霜等复合型防晒产品,单一防晒功能的化妆品销售增长并不明显,而2012年流行的BB霜、2014年的CC霜以及便携式喷雾式防晒产品更受欢迎。”

对此趋势,作为产业链上游的原料商应变极快,知名国际原料供应商亚什兰在一份针对中国防晒市场的研究中提及,防晒新产品宣称不仅应具有防晒功能,还应同时具有美白、保湿、补水及抗衰老等功效,这就要求配方工程师在配方中不仅要添加传统的紫外线吸收剂,同时也需加入美白、保湿、补水及抗衰老等功能所需的活性原料,让各种成分之间产生协同作用。

“在我国的美白化妆品中,大部分也添加有防晒内容。因为美白其实包括‘防’和‘护’两个过程,但防止紫外线等工作仍需防晒剂发挥作用。而未来美白产品和BB霜将是防晒化妆品的主要借道途径。当然,这些‘借道’防晒的多功能产品将不再单纯宣传其防晒效果。”对于防晒化妆品的未来,李青矾如是预测。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