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是诗人汪国真的一篇作品。“凡是遥远的地方,对我们来说都有一种诱惑。”言简意赅地将旅行者的心态勾勒了出来。
“不是诱惑于美丽,就是诱惑于传说。”在张家界鬼斧神工的美丽下,在凤凰苗乡那动人情爱的传说里,《化妆品报》八十多号人结结实实地被诱惑了一把。
“到远方去,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对远方风景怀揣的期待令人兴奋。说兴奋,倒不是对旅行抱有多大的新鲜感,而是即将踏足的湘西秘境,已经在传说和书本里被人熟知。2014年6月27日清晨,两辆大巴车驶离汉口黎黄陂路,奔向秘境湘西。人们常说,旅行就是从自己活腻的地方跑到别人活腻的地方去。
这话不假。
看惯了都市霓虹、租界风情,湘西和它所代表的神秘、天然、古朴和别样的浪漫,都吊足了人们的胃口。经过高铁加汽车的长途跋涉,当日傍晚才抵达位于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区内的下榻酒店。老天爷也是赏脸,出行前不管怎么查询当地天气,都显示阴雨绵绵,真到了张家界,雨点儿似乎也对远道而来的客人“害羞”,竟“躲”了起来。
风景自然是令人赞叹的。没去过时,心驰神往;见了以后,叹为观止。经过一夜休整,6月28日一大清早,化妆品报的同仁们在PM2.5似乎已经降到最低的时候,开始“征服”3000多级拾阶而上的大山。这是对个人意志的最佳考验,因为在你实在疲惫的时候,山顶上的缆车售票点也在向你招手,几十元钱就可以省去下山的劳顿,这是古人不能想象的生活,也是文明进化的缩影。
说到文明,就不能不提湘西苗族文化的“活化石”——凤凰古城。让它有资本闻名遐迩的,是沱江清水涤荡出的苗家风情,而令它有机会蜚声中外的,少不了要提沈从文先生发表于1934年的小说《边城》。全书二十一个章节,好似一幅幅或浓或淡的水墨画,描绘出凤凰淳朴的世道民风和天然的日常生活,表现了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时至今日,湘西人民最为感谢的三个人里,也始终留有沈从文先生一席之地。这就是文明开化对于人类的巨大贡献。
如果说张家界的天工美景是鬼斧神工之作,要靠天赐,要碰运气,那么凤凰古城对游客的吸引,则全凭内心的召唤。在古城必去的九个景点里,多为故居。有当时首富的豪宅,也有民国内阁总理的旧居,可参观一通,能够记住房屋主人姓甚名谁的少之又少。相反,沈从文先生的故居不需要做过多的讲解,每个人都能在内心描绘出翠翠和傩送的模样。
今天的凤凰,在商业文明的包裹下,已经酒吧遍地、特产商店比肩接踵。这是另一种形式的人文,其本质和当年沈从文笔下的边城并没有什么两样,它都是普通百姓最真实的生活。我们很难去比较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间的优劣,但此次化妆品报张家界凤凰之旅,让人心生感慨:人文不逊天工美景。
这样的人文,是源自内心对生活的坚守和积极的态度。沈从文没有放弃内心对爱情的坚守,写出了传世之作,凤凰的苗民没有抗拒对现代文明的接受,有了今天“艳遇之城”的美誉。回头想想,我们每个人所从事的工作,如果都能够有信念地坚守、有梦想地执着,那其实也是人文情怀的无言表达。
坚守的力量有多么大,想借用一个湖南人的故事来举例:曾国藩小时候天赋不高,有天夜里他在家读书,一篇文章不知道重读了多少遍,还是没能背下来。窃贼潜伏在屋檐下,想等读书人睡觉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啊,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覆去地诵读那篇文章。贼实在忍无可忍,推门进去说:“这种水平还读什么书?”随口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多年后,曾国藩名震中国,贼窃却还是那个窃贼。曾国藩选择了读书这条路并且坚持下去终获成功,这对后来人来讲,是再好不过的启示。
后记:离湘归汉,皆安好。作首尾嵌字诗一首,纪念难忘的《化妆品报》2014张家界凤凰之旅。
离湘小语
魅惑传说动人心,
力证天工住山里。
湘女多情唤彩凤,
西游潇湘凤求凰。
有此美景奈何天,
缘来泛舟沱江上。
再见边城心上人,
聚散离合藏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