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09-04
  • 阅读量:2094
  • 来源|化妆品财经在线CBO独家www.cbo.cn
  • 作者|何辰

CBO记者 何辰

“曾有一位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让一部分人使用普通的冰激凌勺子,另一部分人使用可爱的美女勺子,结果发现,使用可爱勺子的人吃掉的冰激凌大大多于使用普通勺子的人。”这是魔盒总经理屈春光告诉《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一个关于“萌”的实验故事。

屈春光认为,“萌”是最强大的产品,可以刺激消费,“卖萌”是品牌与消费者沟通的一种有效方式;魔盒因为熊猫形象的“萌”而受到关注,因过硬品质逐渐热销。

走过不少弯路,屈春光庆幸自己的坚持。《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了解到,魔盒品牌上市4年来从未投放主流媒体广告,而其黄金单品之一“小红盒”已累计销售约500万盒。他告诉记者,魔盒今年零售额将破亿元,2015年这个数字将可能翻番。


“前身”颜魔师

2006年至2010年,我在做颜魔师品牌,价格区间200-400元,相对高端。”屈春光告诉记者,在魔盒品牌“出世”之前,他和他的团队一直用心经营颜魔师品牌,主做眼部护理产品,渠道偏重药房网点。

屈春光回忆,2010年之前颜魔师的市场反应一直都不错。“当时云南市场做的最好,年零售额约500-600万元;湖北市场年零售额约300万元,有中联药房的几十个网点及其他零散药店网点,在群光百货等商场设有专柜,也有少量CS渠道网点。”

然而,几乎与雅诗兰黛、兰蔻等国际品牌持平的价位让屈春光逐渐感受到了品牌发展的掣肘。“同等价位,消费者更多的会选择国际知名品牌,由此我们的市场非常有限。”屈春光表示,2010年他决定“收掉”颜魔师,放眼更大的市场,重新定位和寻找卖点。


聚焦眼膜,以“萌”为利器

“价格高端会削弱竞争力、限定市场份额,定位大众若无特色也很难突破。”屈春光头脑清晰,将新品牌魔盒定位为“创意美妆”,价格区间十几元至100多元,聚焦眼膜和手霜两个主品类。“

想要‘吃’掉所有市场几乎不可能,魔盒相较于颜魔师,产品定位更窄。”他告诉记者,眼部护理的概念相对较大,包括眼霜、眼精华、眼膜等,魔盒将产品专注在眼膜品类,“50%以上的市场零售额来自眼膜品类”。

据了解,由于视觉上的“黑眼圈”以及带给人的“萌”感受,屈春光和他的策划团队最终选择了熊猫作为品牌形象,既与眼膜产品相呼应又可爱讨喜,并做了相关商标注册。


“很多女性在购买产品时是冲动消费,她并不真正清晰自己要什么,而是从感官、直觉上去决定购买行为。”屈春光告诉《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某种意义上说,“萌”是最强大的产品。

当然,“卖萌”过后,还需过硬的产品品质做后盾。除了专业的研发团队和设计团队,屈春光还特别注重产品的存放等细节。“魔盒的铁盒包装创意,不仅为了差异化竞争,还因为眼膜产品所含的胶原蛋白等成分需要避光保存,铁盒包装能更好的保证产品质量。”据介绍,魔盒的铁盒包装成本比普通包装高出30%左右,平均一个铁盒成本3-4元,包装年耗百万元。

记者了解到,目前魔盒主要针对CS渠道,但渠道面比较广,除了商场渠道,药房、便利店、超市等适合中低端价位品牌的渠道几乎都有涉足。

偏爱单品牌“创业型”代理商

“魔盒CS渠道网点目前约6000家,2013年下半年处于上升阶段,2014年上半年销量是去年同期的3.6倍。”屈春光告诉记者,魔盒在经历了不少弯路以后,终于找到适合自己的模式。

据了解,早期招商时魔盒分别找过代理相宜本草、珀莱雅的45家全国省级经销商做市场,结果都不理想。据屈春光称,当时大代理商建议魔盒健全产品线,于是魔盒推出了护肤品、BB霜等新品类,“但这些新品类最后都销不出去,现在还在仓库里占据约500-600平米位置,光库存、包材成本已超过百万元。”

“如果品牌本身拥有很强的市场影响力,适合找大的综合代理商;影响力不够大的品牌,其竞争力相对不强,更适合与专注于一个品牌的创业型代理商合作,他们会更专注、配合,投入更多,也更容易与品牌保持一致。”屈春光“痛定思痛”,在2012年左右将代理商队伍逐渐调整为现在的单品牌创业型代理,“目前约有60%的代理商只专注运营魔盒一个品牌,我们给予创业门槛、终端运营思路、攻店手段、物料等各方面的充分扶持。”


屈春光的观念里,“专注”很重要,无论是品牌对品类的专注,还是代理对品牌的专注。“我的公司规模不大,我认为魔盒耗时8年最终找到自己该走的路,其原因之一就是我们8年来只专注做一件事,将一件事做到非常专业。”

《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了解到,目前魔盒零售业绩最好的是浙江省,其次是东北。“一般一个省运营团队5-6个人,做的好的省年零售额约1000万元,市场业绩主要靠人员和团队。”屈春光称,魔盒不玩“爆品”,不耍“噱头”,主要针对消费者做常态化的体验式营销,注重消费者粘性和品牌长线发展。

据悉,一场终端促销活动,12家店三天的零售额能达到十几万。“这种活动投入当然也不会小”,屈春光告诉记者,我们在广告、推广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更愿意将这部分资源投入到终端,最终回馈到消费者身上,在消费者群体中达到增强品牌认同感、加深粘度的效果。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