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05-29
  • 阅读量:663
  • 来源|化妆品财经在线CBO独家www.cbo.cn
  • 作者|何辰

2013年初,宝洁在其观望已久的化妆品专营店渠道开始新的动作,推出专供专卖店品牌试图打开在中国专营店渠道的新局面,然而当时并不被专营店主和市场人士看好。不久前宝洁大中华区总经理Alexander G.C.Dony透露针对化妆品专营店渠道全新策略。


CBO记者 何辰


过去两年多,宝洁在专营店渠道做了哪些事?

未来两年,宝洁在专营店渠道预备发哪些“大招”?

“专业下乡二十年” 宝洁这几年喜欢搞渠道专供

查阅相关资料可见,最早在1996年,宝洁就曾试水专营店渠道,1999年左右又试水了一些三、四线市场和县城乡村,都没有成功。

 

2012年11月,宝洁旗下的玉兰油品牌推出针对大学生等年轻群体花肌悦系列,专供本土化妆品专营店渠道,彼时“宝洁还为此准备了3亿元的推广费用作为嫁妆”。短短2个月后,宝洁又向专营店渠道推介专供品牌“海肌源”,以海洋补水作为卖点,定价在59-139元之间。此外,宝洁还针对专营店推出高端养护品牌“东方季道”和BOSS NUIT幻夜女士香水、Gucci Première经典奢华香水。

虽然比起玉兰油等宝洁旗下品牌,海肌源对专营店渠道的政策显得“友好”,但对比国内众多品牌,其市场政策和折扣并不具备优势。“比如海肌源年终返点16%,而一些有冲击力的国内品牌返点可以达到20-25%。”有与宝洁合作过的专营店主说。

无疑,专营店主不仅关心产品是否好卖,更关心“利润空间”。有专业人士曾表示,宝洁转战专营店,有几个问题很难突破:第一,由于宝洁的产品在全国范围内的分销覆盖已相对全面,对于专营店渠道,从产品、货源、到价格都没有独特优势;第二,宝洁的产品流通广泛,因此价格非常透明,而越透明的产品,留给专营店主的盈利毛利空间相对而言就少了。

资料显示,25年前,宝洁以每瓶19元的海飞丝撬开了中国市场,飘柔、海飞丝、潘婷、玉兰油、SK-II等宝洁核心品牌悉数登陆。2012年中国成为宝洁全球业务增长速度最快的区域市场之一。然而,过去五、六年,中国日化市场经历了民族品牌、外资品牌各种混战,宝洁被称“正在走下神坛”,其在中国市场销售额同比增长一直徘徊在5%左右。


 
2014年8月,宝洁公司宣布史上最大“瘦身”计划,将剥离超过一半的子品牌,以专注于为宝洁带来90%盈利的那些核心品牌,在激烈的竞争下保证宝洁的现金流并持续盈利。

2015新政策:推高端系列产品 注重产品和购物环境个性化

宝洁大中华区总经理Alexander G.C.Dony表示,基于对山西太原1600个消费者的调研基础,宝洁此前做了一项对当今专营店消费趋势和消费者心理的分析。值得关注的是,他还透露了宝洁在未来两年,将以满足高端消费需求、定制化促销方案、设计体验式购物为核心战略。

Alexander G.C.Dony称,宝洁在中国有20多个品牌,全年的广告投放量达到了30亿元,他们重新规划了2015-2016年化妆品专营店渠道的核心战略。



第一,宝洁将大力发展高端系列产品。比如最新推出的玉兰油肌底液,3月份上市的电动牙刷,以及此前推出的液体卫生巾等,这些产品价位偏中高端,能为消费者带来更个性化的体验。

第二,宝洁将帮助终端做更多定制化的促销方案,打造更适合化妆品店的专供产品。比如宝洁在7月份将会推出专供化妆品专营店的沙宣和潘婷的新套装,并且还制作了专供此渠道的广告片。

第三,设计体验式购物。宝洁将基于购物者的需求做更多的店内设计,加强每个品类拉伸购物的指引,以此带来更好的购物体验。为此,宝洁发布了其未来高端店,基于美白需求专门设计美白专区。

宝洁承诺,将持续产品差异化、品类发展满足消费者的高端需求,以更快周转实现更多现金流、利润率,还承诺将加大力度走访终端门店,了解专营店渠道需求。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