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化妆品企业而言,在产品上市前的诸多环节里,对产品安全性与功效性进行临床检测的重视程度正在与日俱增,这被业内视为近年来消费观念升级倒逼企业自律使然。然而,化妆品临床检测这个被业内形容为产品上市“最后一公里”的环节,却在中国面临着专业检测机构数量短缺及专业技术水平亟待提高的现实难题。
记者日前走访爱丽仕(广州)化妆品研测中心有限公司(Institut d’Expertise Clinique,下文简称I.E.C.)时了解到,这家早在2005年即进入中国的法资企业,是我国首家外资独立的第三方化妆品临床检测机构。其总部位于法国里昂,成立已有25年。事实上,在中国能够以独立第三方的身份提供化妆品临床检测服务的机构数量并不算多,该领域业务亦处在起步阶段。据了解,由于受起步时间较晚且提供相关服务的权威机构数量稀少等因素制约,目前除国内一些医院皮肤科外,能够提供化妆品临床检测的基本是外资企业,例如在华南化妆品制造中心的广州仅有I.E.C.一家。在上述外资化妆品临床检测机构中,I.E.C.被公认为全球化妆品临床检测领域的领导者。
I.E.C.凭啥成为全球化妆品临床检测的领导者?
“化妆品的安全性与功效性必须受到格外重视,且安全性理所应当比功效性更受重视。”I.E.C.中国区总经理吴春林认为,正是由于I.E.C.在化妆品临床检测方面的科学严谨与技术专业,因此获得了国际顶尖品牌的青睐。据介绍,包括希思黎、香奈儿、迪奥、雅诗兰黛、资生堂在内的国际品牌均委托I.E.C.进行产品上市前的临床检测。I.E.C.被业内公认为全球最大的化妆品安全性、功效性临床检测验证机构,且这一机构是独立的第三方,确保了科学性和公正性。因此其出具的临床检测报告在欧洲等国际化妆品市场受到高度认可。
据了解,每年由I.E.C.检测的化妆品单品数量超过1万个,仅凭这个数字就可在化妆品临床检测界傲视群雄,且这些产品大多出自于大型化妆品集团和国际品牌。据介绍,I.E.C.集团成立25年来,非常重视国际市场的拓展,1999年其在日本开设海外第一家分支机构,此后,I.E.C.业务网点陆续布局新加坡、韩国、保加利亚、西班牙、南非等国家,直至2005年I.E.C.正式来到中国,使得其在亚洲的分支机构数量达到4家。
吴春林认为,I.E.C.的国际化之旅正是顺应了化妆品产业的全球化发展趋势。在化妆品临床检测领域,由于测试项目繁多,且受地域、气候、人种、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较大,因而I.E.C.因地制宜,将旗下业务分布至全球多个市场。例如,在法国可进行较多的测试,包括体外测试,而在日本做得较多的则是感官测试,在中国市场,由于产品安全性与功效性被消费者格外重视,因此这也是I.E.C.中国的主营业务之一。
据介绍,在目前I.E.C.中国临床测试提供的服务项目中,主要包括安全性与功效性临床测试以及消费者使用测试等,且这些测试均有着极为科学严格而规范的流程。其中涉及到的质量管理体系,志愿者档案管理、测试样品管理、测试仪器设备的保养与校正等,都通过了法国的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认证,遵循与法国同等水平的质量管理模式和标准。同时,把医药行业的GCP(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引用到管理规范中。在I.E.C.对全球客户所承诺的“7条质量黄金守则”中,无不强调客户与服务质量的重要性。例如,“质量就是以高效率和高性价比来满足客户的特定要求”就得到了诸多国际品牌的青睐和认可。

国际大牌在中国进行化妆品临床检测时为什么选择I.E.C.?
吴春林向 记者介绍,由于欧洲实行的化妆品抽检制度,要求化妆品企业在产品面临质量检测和消费者投诉问题时,需要出具权威的临床检测报告。“法国I.E.C.集团成立25年来,由其出具的临床检测报告得到国际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相关部门的高度认可。”
令人意外的是,与化妆品质量检测只需要在原产地进行不同,希思黎、香奈儿等国际品牌在中国同样进行产品上市前的临床检测。I.E.C.中国区技术与科学事务总监阮佩怡表示,这是由于化妆品在临床应用上受人种、地缘、气候以及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较大,因此,“专业的做法是,产品在哪个国家上市,最好针对本国或本地区的消费者进行专业临床测试。”从这个角度来说,希思黎、香奈儿、迪奥、雅诗兰黛等国际品牌虽然至今未实现旗下产品的中国本土化制造,但它们的新品在上市前都会委托独立的第三方临床机构针对中国消费者进行专项临床测试,从产品的安全性与功效性两个层面评估其是否适合投放中国市场。从这个意义上讲,此前网络流传的“欧洲产品并不适合中国人”的论调不够科学。
记者在I.E.C.中国的样品管理工作室内注意到,一批由法国生产的理肤泉防晒霜正在等待安排志愿者进行“双盲测试”(由于临床检测的严谨性,因此志愿者在进行测试时并不被告知其所测试的产品名称及品牌)。吴春林表示,欧莱雅集团旗下品牌投放中国市场的产品,除在其公司进行内测、内控外,一定会通过与I.E.C.等第三方独立检测机构的合作,从而获取权威的临床检测报告,“这也是国际品牌的通行做法,国内品牌目前在这一方面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
此外,受欧洲、北美等地区政策因素影响,亚洲化妆品行业正在掀起一股“动物替代测试”的风潮,而中国目前尚保留有动物测试项目。I.E.C.法国总部自2002年已经开始实施动物替代测试,并获得GLP(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的A级认证,并向中国卫生部和食品药品监督局组织的考察团做了详细的介绍,推动动物替代测试在中国的发展。阮佩怡表示,I.E.C.希望能够在中国引领开展动物替代测试的新风潮,她认为“此举有利于中国本土原料及化妆品企业通过‘不进行动物测试’,进而顺利走出国门”。
I.E.C.或引领中国化妆品临床检测走向“独立的第三方模式”
据介绍,中国化妆品临床检测始于防晒领域。由于某些防晒产品通过了紫外线仪器测试,但在应用到人体体表时却“失灵”了,由此,中国化妆品行业开始关注产品的临床检测。
湖北荆门炫采化妆品连锁总经理张某向本报记者表示,化妆品企业提供产品临床检测报告在终端是受到消费者认可的,尤其是由医院皮肤科出具的检测报告,更是被冠以“权威”字样。对比,吴春林认为,这是大众消费市场的一种误解,事实上,国际市场通行的化妆品临床检测大多是由独立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承担。
I.E.C.每年会拨出专项经费,用于资助中国医院皮肤科及眼科医生赴法国等地进行专业的化妆品临床检测培训。该机构2005年进入中国后,就曾先后邀请中国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及国家质监总局等主管部门的官员赴法国I.E.C.总部业务考察,中国卫生部在随后的2007年推出的《化妆品管理规范》中才首次涉及化妆品临床检测的内容。事实上,I.E.C.推动化妆品临床检测向“独立的第三方模式”发展,还体现在他们在化妆品临床检测研究和技术开发上与国际品牌的共同合作。
以I.E.C.临床检测提供的服务项目为例,安全性与功效性测试、体外测试、消费者测试等均有着严格而规范的流程,其中涉及志愿者档案管理、测试样品管理、测试仪器的维护校正等,有些仪器国内还没有相应的校正的方法和标准。记者在他们的工作室内看到由瑞士校正机构出具的校正报告。据了解,为确保所采集数据的准确性,I.E.C.的检测仪器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维护校正。记者为此向武汉市中医院皮肤科咨询了解到,目前该院皮肤科仅对于“青春痘型肌肤”“敏感型肌肤”等问题肌肤有着专业的理疗服务,在化妆品补水、美白、抗皱等功效的临床测试上,该院并不提供相应服务。
随着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缩减行政审批事项,打破行业领域中的“玻璃门”“弹簧门”,已成为新一届政府简政放权的必然要求和大势所趋,检测认证行业正在打破垄断,逐步向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和企业开放。这也被I.E.C.视作其在华发展第二个十年的重大机遇。
吴春林透露,I.E.C.中国将会以科技优质为本,进一步扩大公司规模架构。以化妆品临床测试志愿者为例,I.E.C.在华志愿者人数已经超过4000人,这些经由十年积累起来的资源,正是I.E.C.带领“中国好产品”临床检测走向规范化、专业化的强大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