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12-22
  • 阅读量:1187
  • 来源|化妆品财经在线CBO独家www.cbo.cn
  • 作者|

从“新常态”,到“供给侧”,中国经济热词你全掌握了吗?12月21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中国经济目前存在的问题把了脉、开了药方。“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内容直指产能和库存等生产链条的源头核心问题,而这两点与化妆品产业的关系最为直接。

 



长期以来,我国依赖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马车”来推进经济增长。这种经济发展的模式虽然取得了一些经济增长效果,但也带来了一些副作用和后遗症,以至于不得不对这些前期政策进行消化。面对当前国际国内的发展形势,反思长期以来的需求管理政策,在“三驾马车”拉动力日渐式微的新形势下,从供给侧入手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就成为不二选择。



CBO编辑综合 有评论员指出,原有的“三驾马车”单一考虑需求侧,已无法发挥其充分作用,如今加大供给侧改革,供给、需求共同激发其活力,从而让“三驾马车”切换到到双轮驱动模式,这与APEC提出的全球价值链不谋而合。

“供给侧”意指侧重于“供给”。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这种改革具体而言,它要求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

明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明确了“三去一降一补”的五大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这显然是一场持久战。

作为改革的五大“抓手”,去产能和去库存与化妆品产业关联紧密,这两方面的改革迫在眉睫。
 

去产能,倒逼企业升级


对于产能过盛问题,作为大日化类的洗涤行业感受最深。

于上月举办的第35届(2015)中国洗涤用品行业年会发布了一系列洗涤品数据,2015年前三季度洗涤品首现负增长,洗涤用品零售额同比下降1.5%,增速相比2014年也大幅下降约20.5%。据悉,这也是洗涤用品行业近年来增速首次出现负增长。纵观洗涤行业近年来发展,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低于产量增长率、利润和利税均出现负增长等问题,令人担忧。

“行业市场竞争越加激烈,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现象正在倒逼企业加速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理事长郑舞虹指出,洗涤用品行业及其原料、设备行业正在逐渐经历转型期带来的阵痛,全行业生产运行面临严峻形势。

去产能,意在保持供需平衡。当前政府担心的问题不在于增长速度可能短期下行,更主要的问题在于企业的效益在下滑。而这个根本原因在于产能过大,甚至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峰值。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去产能,产能小了,与需求大体均衡了,价格就会企稳,企业效益就会改善。

去库存,构建理性的消费环境


虽然在中央层面提出的去库存更多意义上侧重于住房制度改革这一刚需,但也值得行业审慎思考。在订货会仍不绝于耳的当前行业背景下,化妆品厂商如何结合品牌实际,让订货会开得更健康更有意义,而非仅仅是以诱人的套餐引人打款,是一个急需回归理性的问题。

结合当前的渠道环境,实体门店客流下滑,大量库存对于代理商和终端零售商来说都意味着不菲的仓储、物流等成本,不能有效周转库存实质上也是加重产业链负担,浪费社会资源。除此之外,在今年,火了两年的微商遭遇“黑色五月”断崖式销售下滑,大量面膜等产品仍旧滞留于通过朋友圈发展起来的微商们手中,真正消化在消费者手中的堪忧。实践证明,没有真正以需求为导向,未注意供给侧改革,这个被财富神话过度包装的泡沫渠道正在经历洗牌。
   
十二五”就要收官,“十三五”即将开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实现经济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放松管制、释放活力、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从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投资有效性。当前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来自结构,而非总量。专家认为,“新常态”下,进行结构性改革是一种大逻辑、大格局、大趋势,是中国无法回避、必须进行的一场转变。
 

CBO编辑综合央视新闻、中国经济网相关政策解读,结合行业发展有所整理。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