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08-08
  • 阅读量:3499
  • 来源|化妆品财经在线
  • 作者|张慧媛

近日,求职青年李文星之死,使传销组织“蝶贝蕾”曝光在大众视野中。而远在千里之外的广州,有一家OEM化妆品企业因和该老牌传销组织同名,数十年间不断遭受误解和调查。

 


CBO记者  张慧媛

据《广州日报》消息称,在李文星案件持续发酵之时,白云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于8月4日,已组织相关人员对广州蝶贝蕾精细化工有限公司进行了现场核查,暂未发现该公司参与传销或为传销提供货源的证据。

 


代工化妆品的OEM企业“蝶贝蕾”,和被警方严打的“蝶贝蕾”传销组织之间,有何关联呢?

>>> 事件:大学毕业生之死引燃多年来企业之困
 
2017年5月,东北大学资源勘察工程专业毕业生李文星,通过BOSS直聘找工作,被“李鬼”公司(其实是传销组织“蝶贝蕾”)骗至天津静海。在沉寂两个月后,2017年7月14日,其尸体在天津市静海区国道旁的一个小水坑里被发现。



据《新京报》报道,在李文星尸体不远处发现疑似传销笔记,其中,记有“蝶贝蕾”产品推荐稿,并提及了“公司合作伙伴是广州蝶贝蕾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对此,《化妆品财经在线》(wwwcbocn)记者致电广州蝶贝蕾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陈勿闻,她对记者表示“我们是正规的化妆品OEM工厂,由于被传销组织假冒,从2006年开始就风波不断!”

据了解,公司方面最早知晓同名传销组织是在2006年,当年12月,央视播出节目《疯狂蝶贝蕾,直击全国最大传销团伙》,一时间公司不断接到质疑、投诉的信息,甚至有传销人员的家属上门来讨说法。由于不堪骚扰,蝶贝蕾精细化工于2010年6月5日在《广州日报》头版发布澄清声明。



2013年,天津市公安局南下对广州蝶贝蕾精细化工有限公司进行调查,调查无恙后随即离开。“从此以后我们公司就要求尽量淡化那三个字(蝶贝蕾),而是尽量称呼公司全名,我们以为就会相安无事了,直到李文星事件竟然将公司全称爆出!”在电话中,陈勿闻语调逐渐提高。



事件曝光后,广州市白云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高度重视此事,于8月4日组织对广州蝶贝蕾精细化工有限公司进行了现场核查,经检查称,该企业三证齐全,主要为OEM代工,未见自主品牌,后续会进一步调查。

那么,广州这家“蝶贝蕾”是什么背景?



>>> 背景、业务国际化,广州“蝶贝蕾”曾代工相宜本草、雅芳
 
记者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得知,广州蝶贝蕾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目前法人代表为李东敏。经营范围主要是化妆品制造、肥皂及合成、洗涤剂制造等。



据陈勿闻介绍,该公司为专业的OEM代工企业,专为各大品牌商做代工,没有自己的品牌,也从未生产过“蝶贝蕾”传销组织宣传册上名为蝶贝蕾的产品。她说:“我们内部员工也很好奇宣传册上怎么写的,但是目前没有相关资料”。

广州蝶贝蕾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官网显示,该公司是由中国艾琳集团公司、美国POLR公司、韩国COSMAX公司三家大型化妆品企业合资创办的中国首家专业OEM加工企业。
 
《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向韩国COSMAX相关负责人查证得知,COSMAX确实曾技术入股,据他了解,该公司确实一直在做OEM代工。记者同时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看到,蝶贝蕾精细化工在2017年3月28日已发生股东变更。目前现有股东为广州市爱琳汇贸易有限公司、广东艾琳化妆品有限公司、美国宝黎瑞化妆品有限公司、广州市番禺区嘉祺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据悉,成立以来,蝶贝蕾精细化工先后为相宜本草、PBA、雅芳等品牌做过代工,“目前主要侧重彩妆生产,现在合作企业主要有名门闺秀等”。目前该公司有合作客户百余家,产品除大陆香港外,还远销美国等地。2002年10月,蝶贝蕾精细化工取得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



在问及公司销售情况和更详细数据时,陈勿闻讳言,“有合作方很避讳该类事件,恐怕会对合作有影响。”

>>> “乌龙”事件不罕见,企业应防范于未然
 
自2006年央视节目报道以来,广州蝶贝蕾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的经营就一直备受影响。

首先是合作客户的质疑。陈勿闻介绍道,其公司在业内资质较老,合作客户众多,合作过3年以上的客户受影响不大,“因为他们知道我们做OED/ODM很多年了”,“只是每次在开订货会,进行招商的时候,对不知情的新客户影响颇大”。



那为何不改名字呢?陈勿闻表示,当十年前事件发酵之时,他们谁也没有想到传销组织“蝶贝蕾”会盘踞数十年不散,且在2017年的今天掀起如此舆论大波。

据其介绍,公司更换名称将对业务影响巨大。该公司目前有祛斑、美白、防晒等3个特证,除去重新申请的价钱,每个证申请批准的流程长达一年零几个月,“公司耗不起”。同时,公司一旦改名,与合作伙伴的业务也将重新定义,由此可见,短至一年零几个月,长则要耗费三四年的时间。

 

湖北乾行律师事务所张华律师告诉《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此类事件并不罕见。企业若想保障权益,应及时拿起法律的武器。情况严重时应由公安局立案,追究传销组织刑事责任。还可以民事侵权之名对其进行行政处罚。

南方网也报道称,“北派传销”组织经常会假借“直销产品”之名,向外宣称和这家企业建立了直销渠道,来进行传销活动。知名企业如天津天狮、广东太阳神等企业接连“躺枪”。

虽然已有相关报道指出该冒名“乌龙”,但记者在百度等网站搜索“蝶贝蕾”三个字时,仍然全是传销相关信息,即使在某些辟谣稿件里,底下评论对该公司仍多呈怀疑态度。



“我们现在只希望案件明了,能给我们一个说法,我们也会配合后续的调查”,陈勿闻说道。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