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09-29
  • 阅读量:1168
  • 来源|化妆品财经在线
  • 作者| 姚永斌

当颜值经济本就是“消费升级”的表现时,化妆品行业真的存在“消费降级”这件事吗?消费升级,升的是品质而非价格。消费降级,降的是价格而非品质。

 

化妆品财经在线特邀撰稿人 姚永斌

近期,受拼多多火热上市的影响,许多声音都在探讨“消费降级”的事,认为当下经济形势不是“消费升级”而是“消费降级”,否则为什么低价品的“拼多多”这么火?



事实上,广大低收入消费者,如农村消费者就是因为向往高的消费品质,想要用上城市中产及以上消费者用的消费品,才在拼多多上拼团购物,哪怕是雷同于名品,只是有时不知是假货或山寨而已。这就像有的化妆品消费者,她们明明消费不起兰蔻,但包里也要装上“兰蔻”的瓶子是一样的道理。这从消费形态上来说,哪里是“消费降级”?而是“消费升级”。只是兜里钱少了些,很无奈而已。

当“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和消费不均衡的矛盾日益突显”时,我们不得不正视,人民需求已经由温饱阶段过度到对精神追求的更高阶段。而颜值经济,原本就是消费升级的表现。

不以牺牲产品品质为前提的低价,并非“消费降级”

那么,“颜值经济”特别是化妆品经济,该如何进行消费升级呢?

首先,以农村市场为主的三四线城市现在欢迎什么样的产品?当大家都认为三四线市场主要欢迎便宜的消费品时,有没有注意到消费者强调的是“物美价廉”?“物美”为什么在前,这就说明消费者选择产品时,前提是产品质量好,同时价廉。

不以牺牲产品品质为前提的低价,这是“消费升级”还是“消费降级”呢?

所以,大家其实都在追求消费升级的路上。如果行业人士误判这是消费降级,消费者更欢迎便宜的产品,这是误把乡镇消费者的思维移植到二三线市场,甚至一线市场。这种“误以为”将是“回光返照”,而非“顺势而为”。



表现在渠道中的消费升级,更是如此。

当然,不同的渠道也存在着消费升级的不同情况。如KA渠道,市场份额在不断下滑,消费者在不断流失,主要在于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在不断改变,但KA卖场的购物氛围和服务结构却没有什么大的改变。这时候,KA只能作为“落后产能”面临份额下滑。

盒马鲜生就是KA渠道消费升级版的代表作。但遗憾的是,还有品牌想以KA渠道为主渠道,试图奋力而为,再创辉煌王国,这就不知是费哪门子劲了?毕竟,连曾经风光无限的大润发都在感叹“赢了所有对手,却输给了时代”。

除了产品,精神消费也在升级

为什么这两年进口品很受欢迎?因为消费者在追求精神消费的升级。

化妆品不光是对消费者颜值的升级,更重要的也是对消费精神愉悦的升级。这样的背景下,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品质、外包装、设计感觉等所体现的调性,都反应在对颜值的追求上。这不就是消费升级的表现吗?

在一二线城市,为什么国产化妆品还是不太受待见?为什么消费者还是一边倒地接受国际一线品牌,甚至连三四线市场热销的进口品、国际二三线品牌也不太受欢迎?因为一二线市场的消费者,其消费结构相对更高端,所以从消费升级的角度讲,她们更需要的是品质和精神上都能带来愉悦的高附加颜值产品。

根据中国版图的分布和一二三四线城市的不同,中国消费者形成了四级消费梯度。这不同的消费梯度对产品的消费结果影响各有不同,逐级由高向低,所以不同的消费梯度有不同的消费产品形态。



其中,以县级城市、乡镇为主的农村市场,更接受知名国货品牌。知名一线国货品牌能被三四线城市白领所接受,但低端消费者更容易受渠道影响,接受有价格优势的国产二三线品牌,这是由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所决定的。经济较好的地级市和中西部省城,更向往一些品质及颜值俱佳的进口品。而北上广深及知名省城的高端消费结构,使得消费者更容易接受国际一线品牌,这样她们才认为和自己的身份相匹配。

从这一点看,不论处于哪个消费梯度,那些品质次,包材、外包装颜值差,没有形象设计能力的产品,都将被作为“落后产能”所淘汰。

当化妆品行业流行“强监管”,不断有“飞行检查”时,我们更应该明白国家政策的方向是:不断淘汰落后产能,不断提高中国制造水平,不断消费升级,不断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作者简介:姚永斌,中国百货商业协会美妆运营分会秘书长、媒体人,喜财经、爱化妆品。用财经的眼光研究化妆品产业经济,分享化妆品行业的正能量。

(说明:作者观点不代表CBO立场,欢迎读者留言探讨。)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