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10-17
  • 阅读量:1775
  • 来源|化妆品财经在线
  • 作者|陈媚

对于扎根于CS渠道的国产品牌而言,随着中国农村的现代化发展加速,乡镇市场无疑是不能遗弃的一块蛋糕。但消费升级之战打响,不少品牌将消费升级简单粗暴地等同于价格升级。高价之下,中低端消费者该何去何从?关税下调之下,国产品牌抢占乡镇、乡村市场还有多长“黄金期”?消费升级背后,乡镇“小嫂子们”的化妆品消费需求受到国产品牌忽视的同时,也给了一些品牌新的机会。

 
CBO记者  陈媚  

初秋的一个下午,家住在辽宁丹东宽甸县所辖乡镇的王叶(化名),准备进县城置办点家什之际再买点护肤品。辗转1小时,乘坐镇里直达县城的客车后,王叶来到了宽甸县城中心街区。逛完县城这条唯一且不到100米的步行街后,王叶最终没有买到合适自己的护肤品。毕竟,她的预算不过200元。



面对化妆品店虽然赠品多多,但动辄3、400元的护肤套盒,王叶显然还没有下定决心。家里丈夫和儿子正在外务工,一家人正为已到适婚年龄儿子的新房子节衣缩食着。想到这,王叶不禁回忆起多年前几十元就能随意买到满意的化妆品,那时候选择可真多……

另一边,店主望着王叶离开的背影,也发出感慨:以王叶为典型的这群普通乡镇、乡村家庭主妇,虽然单次消费可能都不到100元,但因为量大人多,曾经一度贡献了门店的过半业绩。

只是如今,这似乎已成为历史。

小镇为何没有令“小嫂子们”满意的化妆品?

小镇青年,是近年来新兴的一个名词,只是如今再看回头看却会发现,小镇已没有青年。

中国广大乡镇、乡村的年轻人流失,已是众所周知的一个问题,这一点在东北表现尤甚。在《化妆品财经在线》8月的辽宁省化妆品市场调研中,采访的30余家专营店老板均表示,年轻人少、招工难成为了门店经营最大的难题之一。

正是如此,与城市热衷于追求年轻客群相比,开设在乡镇市场的门店,对于年轻化相对“冷静”。一家多年上榜“中国化妆品百强连锁”的县级门店创始人刘小言(化名)就向《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透露,其知道年轻化的重要性,但就常住人口构成来看,留守在乡镇、乡村的30+、40+年龄层的“小嫂子们”,才是大多数小镇化妆品店的主力消费人群。

对此,不少经营乡镇化妆品店的专营店主都表示认同。



目前,这部分乡镇市场的主力消费人群的特质在于,对品牌不够敏感,甚至某种程度上更认可国产品牌,但却对价格颇为在意。“试想想也能理解,自身收入有限、对于化妆品的功能诉求仅仅是冬天脸不粗糙、夏天不油腻就好,她们对于化妆品的预算自然不会高。”刘小言坦言。

她回忆道:“多年前,我们门店不少主流护肤产品虽然是单价50元以下的,但因为价格不贵且品质较好,锁客能力极强,消费者购买频次相对更高,因此,整体销售额占比非常大,最大占比达到了60%、甚至有一年超过80%。但如今,厂家价格都奔着80元到100元去了,虽然是会以赠品给到顾客优惠,但远没有当初实实在在价格优惠来得有吸引力。”
 
作为一个常年走南闯北、到处调研学习的化妆品店店主,刘小言表示,上文提到的王叶的情况,并不仅仅局限在东北地区。“准确说来,中国三四线城市的乡镇、乡村市场,有一大批这样的中青年家庭主妇们,因整体经济实力偏弱、化妆品诉求简单等原因,对于化妆产品的支出有限、甚至偏低。”

而这部分“小嫂子们”的消费诉求,就目前供需关系来看,显然并未得到品牌重视,或者说被忽略了。

这,是为什么呢?

中了“消费升级”毒的品牌们眼光只向上看

作为经历过“低价优质”产品红利期的门店店主,另一位百强连锁创始人关明(化名)向记者“吐槽”:“即便某种程度上是因为通货膨胀和成本提高,但近年来,部分一线国产品牌打着消费升级的幌子,涨价涨得也太快了!不仅如此,价格升级,品质升级却并未同步。”

关明强调,即便是推出新品,品牌大多数也是朝着高端、价高的方向在走,真正能契合与满足三四线城市下属乡镇市场的产品,越来越少。

 “价格高了,不少产品的质量却还停留在原地,但给到中间渠道商的利润空间却还在缩小,真希望品牌能把满天高价的广告投入减少一点点”。在关明看来,“羊毛出在羊身上”,消费升级仅价格升级的品牌,不少都将资金花在了铺天盖地的广告上,但最终却由消费者、渠道商买单。

 

“与其这样,还不如做一个广告相对少,但低价兼具品质的品牌,同时给到中间商一定利润空间,这样的品牌是可以很快成长起来的。”他表示,对于有10余家、20多家的县、乡门店而言,这样的品牌正好可以覆盖到目前门店所缺失的消费群体,一定会非常受欢迎。

另一方面,他也分析道,伴随着今年关税的二再次下调,进口品的优势已经愈发明显,不少进口品牌已经基本可以实现“国货价进口货”。毫无疑问,这将给国产品牌带来更多压力。

纵观化妆品进口关税从2016年到2017年的“两年四降”,再到2018年的再次下调,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进口化妆品还将继续大量涌入国内市场。



好在,乡镇市场还留给了国产品牌缓冲的机会。正如中国百货商业协会美妆运营分会秘书长姚永斌所言,就目前来说,以县级城市、乡镇为主的农村市场,更接受知名国货品牌。知名一线国货品牌能被三四线城市白领所接受,但低端消费者更容易受渠道影响,接受有价格优势的国产二三线品牌,这是由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所决定的。

“快速赢得这部分人群,国产品牌还有两到三年的时间,一旦错过,进口品下行带来的消费习惯形成,后期将更难改变。”关明则更直接地表示,“国产品牌如果可以继续性价比优势,并制定合理的利润分配空间,那么抢占先机还是有可能的。”

当然,他也感言:“品牌不应该仅仅向上看,还要向下尤其是终端倾听最真实的声音,获取最直接的市场讯息。这样才能更清楚不同层级的消费者,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品牌。”

“长尾”的乡镇市场需要“平价优品”的国产化妆品

“从品牌方的角度而言,伴随着消费升级和外资品牌的渠道下沉,国产品牌推出高价产品、以及开拓其它渠道也能理解,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政策不宜出现倾斜,以及重视中低端市场。”中部市场一位开了20多家乡镇店的专营店负责人李峰(化名)在接受《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采访时表示。

有声音认为,消费升级形势下,低价产品显然不具备竞争优势。那么,对于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广大的乡镇、乡村追求“平价好物”的中低端化妆品市场,品牌到底应不应该重视?

答案是肯定的。

从经济学理论来讲,长尾理论的存在和科学性便说明了这一点。这一概念是最早由《连线》杂志主编Chris Anderson提出的概念,核心就是只要产品的存储和流通的渠道足够大,需求不旺或销量不佳的产品所共同占据的市场份额,可以和那些少数热销产品所占据的市场份额相匹敌甚至更大。

换句话说,即众多小市场汇聚成可产生与主流相匹敌的市场能量。现实中,均价基本不过百元,但已在全球60个国家开设共计1800家门店、2017年年销售额100亿元的名创优品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品牌方面,堪称国民品牌的大宝,如今依然可以笑春风更是说明了这点。凯度消费者指数7月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的最近12个月内,以中国1至5线城市、投射全国1.7亿城市家庭为样本,对于消费者真实购买行为的监测显示,“国民品牌”大宝,凭借21.5%的家庭渗透率和13.7%的个人渗透率,拿下两个领域的“双第一”。与此同时,根据大宝官方数据披露,2017年年回款近30亿元。

可以说,这是市场对“平价优品”品牌释放的积极信号了。

那么,广大的乡镇中低端市场,究竟更为青睐什么样的化妆品呢?李峰表示,就眼下来看,国产品牌毫无疑问具备优势。就总体特征来概括,目前在乡镇卖得好的品牌,基本或多或少具备以下几个特征:首先,品质足够有保证,尤其是具有多年沉淀拥有品牌力的产品;其次,终端支持足够给力;最后,产品附加值高的产品,例如会有体验服务的品牌等。

李峰告诉记者,以其乡镇店系统为例,相比国产一线品牌,二三线的植物智慧、优资莱等品牌在乡镇店业绩更好。“自从近年来不少国产一线品牌涨价以及渠道倾向差异扩大之后,一些本土知名化妆品企业旗下的‘小品牌’,反倒显现出活力。”他透露,其连锁内有4、5个“小品牌”年销售额可以达到2000万元。

至于较为受欢迎的价格带,李峰告诉记者:“这些品牌不少都拥有200元以内的套盒,非常受乡镇主力消费群体的欢迎,同时单品基本都在百元内,也较为贴合乡镇顾客的消费心理。”

不过,他也指出,此处会有一个矛盾就在于,往往做到这些的品牌,品牌力相对不够;而品牌力够的品牌,在专营店的价格又往往超过消费者预期。



正是如此,在他看来,对于广大乡镇中低端市场,培养一个价位适中、品质过关且有品牌影响力的品牌,将会非常受益。比如,国产品牌丁家宜的“二次翻红”,也说明了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在乡镇市场有市场需求。

知名财经人、《代代》作者沈帅波曾言,欲成霸业,必先与泥土为伴。“中国连锁业态应该放弃饱和市场,真正重视并进入下沉市场,并改变基于大人流模式的加盟方法,定制出适合几十万人保有量的县城模式。”

对应到化妆品市场来看,行业除了正视“消费升级”的背后真正含义——升的是产品质而非价格,在满足一线城市经济实力强大消费者的高端化需求,还应该注意到三四线城市县、乡市场被忽视的消费者购买潜力。

要使“长尾理论”更有效,就应该尽量增大尾巴,即降低门槛、吸引甚至制造小额消费者。通过众多可以忽略不计的零散流量(即平价优品产品的消费者),汇集成巨大的商业价值,来实现共赢。这一点对于扎根CS渠道的品牌来说,尤其重要。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