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03-10
  • 阅读量:4541
  • 来源|CBO独家
  • 作者|喻晓

 商业地产是国家近两年房产宏观调控政策的最大受益者,无疑,百货业态也搭上了这趟顺风车。
  
    随着今年国家和地方最新的各项房产调控政策出台,资金大规模流向商业地产的趋势更为明显,商业地产或将成为下一轮调控的缓冲区。此外,新的房产政策使许多人的投资目光更多地转向地级城市,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促进了城市化进程,给当地百货业发展带来无限可能。
  
    未来,连锁型百货在区域、全国范围内的门店扩张以及渠道下沉将成为百货业态发展的主旋律。
  
    放眼华东地区,二线百货零售集团率先实施了前所未有的扩张计划。华地国际旗下百货门店以江苏省为大本营,渗透至该省县级市场,并且已然成为当地百货业的领军者;金鹰商贸集团计划在近3年内连锁布局20个城市,经营面积至少增加50万平方米。并且,金鹰还迈出了大本营江苏,在西安、上海、昆明等地开设分店,并即将下沉市场进入江苏县级城市丹阳。
  
    转看华南地区,一线百货零售集团也显示出更强大的扩张信心和实力。广百集团公司在23家掌控门店基础上,制定了“十二五规划”期间三倍增长的目标;广州友谊也稳步拓展网点至广州周边城市以及邻省城市南宁;深圳茂业国际更是在全国近20个大中城市落子,且计划每年新开及收购5家门店,加速扩张。
  
    相对以往百货店以单一业态扩张方式不同的是,未来的百货业态正向“一站式”综合购物中心模式转型。规模大、功能全、满足人们不同消费需求的复合商业业态Shopping Mall正在兴起,这种一站式购物中心也是百货为避免“千店一面”,提升盈利的重要发展方向。
  
    大型超区域及区域型购物中心的典型代表龙湖天街,受益于商业地产,目前已在重庆、西安、成都开张或启动项目,未来几年,还将在杭州、无锡等地面世;茂业国际旗下近期开业的城市综合体沈阳金廊店,也标志着茂业向高端精品百货和综合购物中心模式转型。未来,百货店与商业地产的联系必定会愈加紧密。
  
    不论是扩张下沉,还是业态转变,最终面对消费者的还是商品。因此,如何引进化妆品牌,引进哪些化妆品牌,这些品牌能否吸引和稳定目标消费群体等,已经成为百货扩张进程中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在品牌意识领先的江浙地区,百货店将保持高端路线,国际一线化妆品牌依然是首选目标,而且国际一线品牌在三线城市开设两、三家专柜的现象将会更多。然而,对于全国多数二三线城市而言,其拥有的高档品牌消费能力实际有多大,是百货和品牌需要仔细斟酌的问题。
  
    在消费理念更加务实的广东,国际一线品牌对进驻广东市场持谨慎态度,这也使得高档品牌难以跟随百货扩张步伐。不过,在广东更有市场的中高档品牌,却可凭借集团优势,通过与百货的捆绑合作,实现更有效率的扩张和盈利。
  
    无论是国际一线品牌,还是百货店,消费者才是他们共同的“上帝”。百货在扩张过程中,必然要根据消费者需求来引进合适的品牌,一旦搭建了合理的品牌架构,抢占区域消费群体,吸引跨区域消费者回流,这些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推荐阅读

0